职场青年失眠比例不断上升,有人熬夜睡不着觉,有人想睡却睡不着,你认为现在年轻人失眠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发布于: 2025年9月20日 分类: 助眠资讯

回答作者:弗兰克扬

我个人观察身边和自己的失眠情况后,觉得导致失眠的主要原因还是工作。

因为工作本身占用了我们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导致我们没有充分的时间去好好生活,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调整好每天的睡眠。

有一些情况是大家都能看得到的,就是一些经常加班,工作压力非常大的工作,每次下班到家后就十点多,这时候再吃点东西,处理一下一天的杂事儿,很可能就已经过十二点了,然后再随便躺床上想点白天的事儿,看会儿手机放松一下,时间就来到了再不睡眠,第二天就肯定要崩溃的时间节点了,带着这种压力去入睡,睡眠质量自然就不会很高。

但是,我还认识很多晚上可以准时下班的人,他们的睡眠质量也不算很好,尽管他们每天晚上七点前就能下班回到家,可他们的入睡时间普遍也都推迟到了十二点之后,要知道,这些人的上班时间一般都是在九点前,算上通勤时间的话,第二天最晚也要七点钟起床的,这样也很难拥有一个高质量的睡眠。

我了解到的情况是,这些人也想每天都早点入睡,可一方面总是会被各种杂事所耽误,随便一处理就十一点了,然后上床酝酿一下睡眠就十二点了。

另一方面,虽然下班时间早,但是工作压力也不小,每天都有不少工作上的烦心事儿,工作压力大,必然会造成工作和家庭生活之间的失衡,家庭这边也多少会有一些压力,晚上带着这些不良情绪,也会影响正常入睡。

如果你有过相关经历,就会知道,人的睡眠是很容易被情绪影响的,太兴奋了睡不着,太悲伤了也睡不着,焦虑有压力就更睡不着,导致这些情绪的源头问题不解决,睡眠也不会好起来。再加上上班族缺乏时间锻炼,身体长期处在静坐状态,也会极大影响睡眠质量。

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太多现代人无法理顺工作和生活的关系,眼下有各种工作和家庭的压力,长远也有各种不确定性带来的持续焦虑,在这些多重情绪问题的困扰下,睡眠就好不起来了。

一想到这些,其实我的内心也很难过,真的很无奈。

回答作者:营养师Bruce

我觉得主要跟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障、睡眠时间紊乱,以及不良的生活喜欢有关


目前有35%成年人深受失眠的困扰,主要表现为难以入睡,可能整夜整夜的睡不着;或者睡着一会儿,特别容易醒来。

这些情况下可能产生严重影响,导致白天过度嗜睡,另外这种睡眠剥夺也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广泛影响。

失眠的产生主要是由过度觉醒的状态引起,这种状态扰乱了入睡或持续睡眠状态,引起过度觉醒的原因可以是精神上的,也可以是身体上的。

这些常见原因包括了

  • 压力
  • 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障
  • 睡眠时间不规律
  • 不良的睡眠习惯
  • 身体疾病和疼痛
  • 药物影响
  • 神经系统问题
  • 特定睡眠障碍
  • 夜尿症

对于许多人来说,是存在多种因素组合情况影响了睡眠,但前面四个因素是最主要的。

(1)压力

压力会在体内引起深层次的反应,对优质睡眠构成巨大的挑战,这种压力反应可能来自工作、学校和社会关系。

身体对压力的身体反应会导致过度觉醒,精神压力也可以产生同样的效果;而无法入睡本身又可能会成为压力的来源,使打破压力和失眠的循环变得越来越困难。

(2)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障

焦虑、抑郁和双相情感障碍等心理健康状况经常也会导致严重的睡眠问题。据估计, 40%的失眠患者是有精神健康障碍的。

这些精神障碍会引发普遍的消极思想和精神过度唤醒,从而扰乱睡眠。另外有研究表明,失眠会加剧情绪和焦虑症,使症状恶化,甚至增加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

(3)睡眠时间不规律

在理想环境下,身体内部的生物钟密切遵循着白天和黑夜的交替模式。实际上,许多人的睡眠时间表会导致昼夜节律紊乱。

最典型的例子是倒时差和轮班工作,时差会干扰睡眠,因为一个人的身体无法适应时区的快速变化。轮班工作要求一个人整夜工作,白天睡觉。两者都会导致昼夜节律紊乱和失眠。

在某些人中,昼夜节律可以在没有明确原因的情况下向前或向后移动,是导致睡眠时间和整体睡眠质量持续困难。

(4)生活方式

与生活方式、饮有关的不健康习会增加一个人失眠的风险。

  • 例如工作到深夜、看视频、玩游戏或使用其他电子设备,这种持续性的大脑刺激极大影响睡眠(相信很多人有这个习惯)
  • 晚睡会混淆身体生物钟,并难以建立健康的睡眠时间表
  • 坐在床上办公,可能会在床和清醒之间建立心理联系
  • 咖啡因是一种兴奋剂,在人体中会停留数小时,使人更难入睡,如果在下午和晚上使用时可能会导致失眠
  • 尼古丁是另一种会对睡眠产生负面影响的兴奋剂
  • 酒精虽然会让你感到困倦,但很多喝酒的人半夜会醒来,这实际上是酒精扰乱了睡眠周期,导致支离破碎的非恢复性睡眠
  • 吃大餐和辛辣食物可能对消化过程造成困难,若睡觉前食用可能会产生睡眠问题

(5)其他因素

其他的影响因素肯定也有

  • 比如引起疼痛的疾病都会使躺在床上更难舒适,从而扰乱睡眠。
  • 许多药物,如降压药物、抗哮喘药物和抗抑郁药会影响睡眠
  • 神经退行性和神经发育障碍,与失眠风险增加有关
  • 频繁的夜尿症也会影响睡眠

但是这些所占比例要远低于前面几种情况


了解这些因素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分析失眠原因,这样能够指定更有针对性的方案,达到更好的效果。

克服失眠是一种什么体验?有什么好的方法推荐吗?

有关睡眠类的产品有哪些效果比较好?

回答作者:张佳玮

先破除一个话术:

总有论调会嘲讽说,熬夜人不够自律。

但这其实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人会熬夜,最直接也最客观的原因,就是整个社会扣给个体的工作日程,以及由此衍生的巨大压力。


原始阶段,人类普遍睡得不那么晚。

UCLA跟踪过坦桑尼亚和纳米比亚的狩猎部落,那些人基本都是日落后三个半小时入睡,睡六七个小时起来。

因为他们不用电灯,作息也相对遵循自然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都说电灯改变了人类生活,其实早年间也有蜡烛可以照明的。

中国古代做长夜之饮、巨烛达旦的记录并不少。当然老百姓许多烧不起蜡烛,入夜也就睡了。

15世纪时,相当多欧洲市民一天睡两段。

比如日落后不久,早早睡了,半夜起来,做点啥事——祈祷、冥想、夫妻生活、就着蜡烛读书、拜访朋友——然后接着睡第二觉。

这个习惯,大概在17世纪时开始凋零。

先是欧洲北部的市民,更习惯入夜后直接睡,只睡一觉到天明了——多提一句,当时欧洲北部,如荷兰那一带,正是工商业发达、小市民阶层崛起的时候。

大概,为了准时上班工作挣钱,晚上睡觉也没那么悠闲。

到工业革命后,为了追求效率最大化,有了上下班,有了效率管理。连吃饭时间都恨不得给你规范化了,何况睡觉?

于是人们的睡眠习惯,被锁定成现在这样:

晚上一口气(不间断)睡足,白天用来上班。

至于其他技术手段,比如更好的照明,通宵的电力,各种午夜电视剧电影之类,都是为此安排的。

比较直观的是,您去那些商业不发达、大家早早下班的城市,会发现一入夜大家都回家去了;通宵达旦热闹的,往往是繁华的大都市——不夜之城固然璀璨,但那也意味着,睡得晚。


至于现代人晚睡的主观原因,我自己有点小小的心得,之前写到过:

许多人的熬夜,是所谓报复性熬夜

我估计许多人小时候,都有这体验:

好容易到周末了,周末那天,一定比平时睡得晚;如果是双休,往往周五睡得最晚,酣畅淋漓折腾过后,周六就没那么猛了?

周五这一耗,就是报复性的。

许多人不肯睡觉,是因为这一天太累了太憋屈了,没点自己的时间,没乐够:

“这一天属于自己的时间太少,好容易能做会儿自己,玩会儿才不算亏。”

而熬夜得后来,有部分人明明神思困倦,也玩不出什么乐趣,却还是不肯睡,麻木地反复刷手机。

这是因为人困之后,感受力和自控力都下降;明明感受不到快乐了,出于惯性,还在继续熬夜,希望能找到点乐。因为都麻木到感受不到时间流逝了,更容易虚耗时间。

“啊?迷迷糊糊都凌晨啦?”

太忙了导致没太多自己的时间,想补偿,于是报复性晚睡。

太累了所以感受不到快乐,又无法自控,于是一发不可收拾。

而现在的各色产业又出产各种资料,让已经因为很累而缺乏自控能力的人们,继续推迟睡眠。

有点类似于,许多人身体缺少营养,于是想摄入点食物;结果摄入大量糖分但营养单一的食物后,明知道不健康,却越吃越停不下来……


之前写到过,应对这个的法子,我的一点心得:

看过个英语专栏,几人晚上喝酒,开始挺欢,后来醉了,还想喝时,中间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哥说:

这往后再喝也喝不出乐子了。这一夜最好的时过去了。

所以在还开心的时候,见好就收,让这一夜过去吧。带着这份好心情,回去好好睡,等新一天到来。

我觉得这段话用来说熬夜,也很适合。

找乐是正常的,是必需的,我们是人,不是机器。

但在自己还没累到失去自控时,可以考虑见好就收。

当然很难做到,毕竟对自控能力要求太高。这是在大背景不变——即,客观上,大家都还是又忙又累——的前提下,相对有效的法子了。

但做不到,也没啥可责怪的:

毕竟外部条件在那儿,不该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这就涉及到,睡得好的最重要条件。

人要睡得心满意足,光线温度之外,还得舒适、安全、熟悉、有着落、获得掌控感,这大概是常识。

2019年,有个app做了个用户统计。

睡得多的地区:

新西兰、芬兰、荷兰、澳大利亚、英国、比利时、爱尔兰、法国、瑞典……

睡得少的地区:菲律宾、马来西亚、秘鲁、印度……

您看了这,一定会说:

行了行了,不就是民富的地方睡得多,民穷的地方睡得少吗?

也不是。

像新加坡民富得很,但平均睡眠时间不到七小时,远少过挪威和卢森堡,也少过智利和阿根廷。

以及这个统计里,睡眠时间少于六个半小时的,只有两个地区;偏偏这两个不太让人睡觉的地区,都不穷:

韩国,日本。

那里的风气,那里普通人面对的压力,我们应该都挺了解的。


越睡越晚,归根结底的原因,并不是熬夜人自控力天生差,并不是熬夜人不自律,更不是熬夜人不懂健康作息。

除了一小部分人体质特异之外,大多数熬夜人,是长期被放置在一个压力巨大、被迫运转、又缺少闲暇时间的环境里,被死死扣在一个必须遵守的日程表里,硬生生逼出来的。

不信,你但凡告诉一群熬夜不睡的人,明天起床不用上班,附加给你的各色压力也都一时消除了,以后天天想怎么熬夜怎么熬夜,那这些位估计先欢喜过一阵,然后就会放弃熬夜,睡得踏踏实实的。

类似于,小时候刚放暑假的几天,好多人都会报复性地玩;但到了暑假中期,作息就健康得多;直到要开学了,才又焦虑起来……

归根结底,不是熬夜人不自律不懂事,只是大家都太忙了,无形压力太大了呀。

回答作者:申晨煜

人类本能地厌恶不确定,因为不确定会带来无力感,大家总是希望通过掌控事物的发展脉络来进行对抗。但有时候,这种掌控反而引发心理或行为问题。

神经症自不必多说,由不确定引发的继发焦虑远比疾病本身造成的焦虑更具破坏性,所以患者纷纷找寻各种方法来进行掌控。有些会求医问药;有些会不停地倾诉,期待“全能拯救者”的出现;有些会停下来想要先把遇到的问题解决好了再往下继续生活。但以上种种方式很可能无法解决问题,反而让他们陷入更大的痛苦。

某些习惯的养成也与自我控制感相关,比如很多年轻人出现失眠的困扰,但他们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失眠,而是晚上躺下之后舍不得这么快就睡,因为身为打工人,你的时间并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领导、工作或学习,只有夜深人静躺下来打开手机的时候,生活才刚刚开始。这也是一种自我控制。

前几天备课时看到这么一句话:进食障碍患者认为控制饮食是他们混乱的人生里为数不多的可控的部分,她们不惜伤害自己的身体,也想要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在感到人生失控时,常常会通过在手臂上划出血印子来纾解情绪。

人类本能地排斥混乱带来的不确定感,我们总是希望在混乱(chaos)中建立某种秩序(order)。但不得不警惕,这种秩序也可能带来伤害。

申晨煜:失眠了我该怎么办?难道只能靠安眠药么?晚上睡不着和熬夜有区别吗?俞敏洪称曾因新东方转型焦虑,10 年内吃 3000 片安眠药,哪些原因会引发失眠?吃安眠药有哪些影响?晚上几点睡对身体最好?长期熬夜是否真的对身体有害?如果有,具体在哪些方面?22:00 ~ 6:00 睡眠比 2:00 ~ 10:00 更健康吗?

回答作者:愛吃牛排的胖胖

手机玩太多了,运动量太少了。

玩手机会造成精神亢奋,睡前一小时到两小时别玩手机或看电脑、电视等,让你的大脑沉淀一下,会比较容易入睡。

<累成一隻死狗>这句话听过没?去问问工地干活的同胞们,有几个会失眠的?一沾上床就睡著了,除非老婆在身旁可能还要加个班再睡...

去运动到累翻掉,包准好睡。

水壶底下的炭火不灭,水壶裡的水就翻滚不止,只有加快炭火的燃烧速度,让炭火烧尽,水壶中的水才会平静下来,你想翻滚都没力了。

发表评论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你还可以输入 270 个字符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 © 2025助眠 All Rights Reserved. www.zhumianla.com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