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熬夜是为了什么?

发布于: 2025年9月20日 分类: 助眠资讯

回答作者:不上路不打野

当我还是一名研究生时,我和我的同事研究过“彻夜未眠如何影响一个人的情绪管理能力”。每周一次,通常是在周五晚上,我会彻夜监视着参与者并确保他们遵守协议。第二天中午左右,我们都踉踉跄跄地走出实验室,疲惫不堪,只想回家休息。

实验进行两个月后的某一天,当我在车里等红绿灯时,收音机里传来一首愚蠢的情歌。突然,我无法控制地哭了。我记得我对自己的反应感到惊讶。随后我突然意识到,我不仅仅是在研究睡眠剥夺——我已经成为这项研究的一部分。

几周的睡眠不足让我付出了代价,我不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那个研究项目以及之后进行的许多研究都表明,良好的睡眠与情绪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对健康的人来说,良好的睡眠与更积极的情绪有关,而仅仅一晚的睡眠剥夺就足以在第二天早上引发强烈的焦虑和抑郁情绪[1]。此外,那些患有慢性睡眠障碍的人往往会对日常事件感到更消极,从而很难摆脱沮丧悲观的心态[2]。

事实上,在一项全国性的睡眠调查中,85%的美国人报告称,当他们无法获得足够的睡眠时,他们的情绪就会受到干扰[3]。

我们实验室和其他研究机构的研究现在开始揭示,睡眠不足如何破坏我们大脑内部的情绪调节回路。

几十年来,研究人员和医疗专业人士一直认为失眠是其他更“主要”疾病或症状的副产品,比如抑郁症或焦虑症。换句话说,首先是焦虑,然后才会出现失眠。今天,我们知道这种顺序是可以颠倒的。实际上,失眠和焦虑、抑郁或其他精神健康状况可能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极难打破的恶性循环。

这方面的许多证据来自慢性失眠。与睡眠良好的人相比,患有失眠症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患抑郁症或焦虑症的可能性是前者的两倍。例如,一项针对1500人进行的跟踪调查研究发现[4],慢性失眠与一年后抑郁症发病率增加三倍、焦虑症发病率增加两倍有关。失眠症状还会增加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风险[5],在高危人群中与自杀行为密切相关,并且通常发生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情绪发作之前。

此外,即使在接受了足够的抑郁症或焦虑症治疗后,继续睡眠障碍的人相对于睡眠改善的人来说,复发的风险也更大[6]。了解睡眠在这一模式中的作用可能有助于揭示新的见解,以帮助预防和治疗许多情感和精神障碍。

较早的研究已经表明,失眠可以在原本身体健康的人中出现严重的精神健康症状[7]。在主要进行于20世纪60年代的研究中,连续熬夜两个晚上的志愿者表示,在形成想法、寻找单词和造句方面存在困难。他们出现幻觉,比如看到静止的物体在移动,或者尽管独自一人却感到别人的触摸。

熬夜三天后,一些参与者出现妄想和偏执症状。他们相信自己是秘密特工,或者外星人要来抓他们(如果这听起来像精神病发作,那是因为它确实如此)。五天后,几名参与者进入了一种类似于全面临床精神病的状态,并且无法完全理解他们的情况。

在一项研究中[8],美国军方的志愿者尝试在四个多晚上保持清醒。一名被朋友形容为安静、矜持的士兵在连续三个晚上不睡觉后变得极具攻击性。他挑起争斗,并坚称自己是在为总统执行一项秘密任务。最终他被强行束缚并被驱逐出实验。另外6人表现出暴力行为和持续的幻觉。所有这些状况,在睡了一整天后,士兵们的行为又恢复了正常,并且对之前的混乱没有任何记忆。

鉴于这种破坏性影响,对长期睡眠剥夺的研究现在被认为是不道德的,但它们仍然有力地提醒我们,我们的思维和心理健康到底有多么依赖睡眠。

尽管有这些令人震惊的结果,科学家们仍然对彻夜不眠的后果持怀疑态度,特别是考虑到(幸运的是)我们很少有人忍受过如此极端的睡眠剥夺。这就是最新研究的出发点。近年来,出现了一种神经科学的解释,它开始阐明睡眠或缺乏睡眠的原因,这似乎与我们的情绪有直接联系。

每当我们面临令人神经或情绪紧张的挑战时,大脑深处一个叫做杏仁核的中枢就会启动。杏仁核可以触发全面的身体反应,让我们为面临的挑战或威胁做好准备。这种“逃跑或战斗”的反应会加快我们的心率,并使得压力荷尔蒙涌入我们的血液。幸运的是,我们和这一系列过度兴奋反应之间有一个脑区:前额叶皮层,即眉心后面的脑区。研究表明,该区域的活动往往会抑制或下调杏仁核,从而控制我们的情绪反应[9]。

在我和我的同事剥夺健康志愿者一晚睡眠的研究中,他们发现,根据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的测量,前额皮质的活动急剧下降[10]。此外,连接杏仁核和前额皮质的神经活动明显减弱[11]。换句话说,当睡眠受到干扰时,控制我们情绪反应的区域和回路基本上都会失灵

其他研究发现,在人们经历一夜的睡眠剥夺或通常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或者参与者的睡眠被限制在每晚仅4小时、连续5个晚上时,这种神经损伤的情况也会发生[12]。

这种损害可能非常严重,以至于模糊了人们所认为的情感界限。例如,当我和我的同事向参与者展示中性和情绪化的图片时(想想火车上通勤者的平淡图像与儿童哭泣的照片),功能磁共振成像显示,当人们休息充足时,杏仁核对这些图片的反应不同。但在失去一夜的睡眠后,一个人的杏仁核对两种类型的图像都有强烈的反应[13]。

换句话说,当杏仁核无法与前额叶皮质协同作用时,大脑认为情绪的阈值就会显著降低。这种情绪控制的受损使我们更容易焦虑和低落,以至于即使是愚蠢的情歌也会引发哭泣。

© Lumen Learning

对杏仁核、前额叶皮质和两者之间的神经回路的影响也可能产生许多其他后果。今年一月份我们发表的研究结果表明[14],这种大脑回路的变化,以及与唤醒有关的其他脑区域,与一夜未眠后的血压升高有关。我和同事们观察到的大脑层面机制可能会导致对整个身体产生负面影响的变化,从而增加罹患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退一步来看,很明显,就像我们的身体健康一样,心理和情绪健康也依赖于微妙的平衡。我们在无数白天和晚上作出的选择维系着这种平衡。因此,即使是一个不眠之夜也会造成损害。我们需要注意这一现实情况,无论是为了我们自己还是身边的人。

当然,不可避免的是,我们都会时不时地错过睡眠。但我们应该认真审视那些阻碍人们获得充分休息的社会结构,例如工作规范、学校文化以及对父母或其他照顾者的支持不足等等。睡眠和心理健康科学表明,不解决这些问题将使人们容易受到严重的伤害。

参考文献:
[1]http://pubmed.ncbi.nlm.nih.gov/32299657/
[2]http://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why-sleep-deprived-people-are-more-selfish-and-lonely/
[3]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836340/
[4]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22399907004114?via%3Dihub
[5]http://journals.sagepub.com/doi/10.1111/j.1467-8721.2008.00594.x
[6]http://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31887/DCNS.2008.10.3/dnutt
[7]http://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syt.2018.00303/full
[8]http://journals.physiology.org/doi/abs/10.1152/ajplegacy.1947.150.2.253
[9]http://www.cell.com/current-biology/fulltext/S0960-9822(07)01783-6
[10]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2-019-0754-8
[11]http://pubmed.ncbi.nlm.nih.gov/32299657/
[12]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792375/
[13]http://www.jneurosci.org/content/35/38/13194
[14]http://journals.lww.com/psychosomaticmedicine/Abstract/2023/01000/Sleep_Loss_Influences_the_Interconnected.6.aspx

原文:http://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why-just-one-sleepless-night-makes-people-emotionally-fragile

回答作者:邀三月

享受只属于自己的时间,白天的时候总会有些事情烦死人,所以晚上的时候就会通过熬夜的方式来补偿自己哈哈哈哈

回答作者:西子

也不知道,就是不想睡

回答作者:火龙果

为了等一个人的消息…

我爱他又不爱他

我想给他发消息但更想等他给我发消息

我想知道他在干什么又不想主动问他

我想知道他没理我的时候会不会想起我

我不知道自己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

我不快乐可我忍不住这么做

我不明白为什么

我想到离开可我会难过

回答作者:

睡不着或者完成作业或者追剧或者看小说

发表评论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你还可以输入 270 个字符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 © 2025助眠 All Rights Reserved. www.zhumianla.com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