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一岁半,依然夜里要醒两三次,要抱着,不能睡整觉。大家的宝宝都多大可以一夜睡到睡到天亮呢?

发布于: 2025年9月20日 分类: 助眠资讯

回答作者:马蕾医生

大家都希望宝宝可以一夜睡到天亮,但事实上,如果宝宝连续睡了5个小时,尤其是在半夜12点到凌晨5点,就会认为宝宝已经是睡整觉了。

但是,宝宝什么时候可以睡整觉并没有标准答案,有些宝宝可能1-2个月就可以睡整觉了,有些宝宝一岁多半夜还会醒来要吃奶。

什么时候可以断夜奶?

很遗憾这个问题也并没有标准答案,并没有哪个权威机构说宝宝多大就要断夜奶。

但主流的亲密育儿观点里,如果宝宝的夜奶是1-2次,在妈妈能够接受的范围内,不需要刻意断夜奶,也不会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

回答作者:诗遥一妈

一岁半了还要夜醒两三次的话,那确实需要进行一些调整了。

关于夜醒我们从频繁夜醒的原因入手排查一下

本文适用范围:2月龄以上的宝宝。


婴儿有夜醒很正常,有些夜醒是有需求未得到满足,有些夜醒的根源可能来源于全天作息紊乱,有些夜醒是一些特殊时期的特殊表现。

如果你不尊重宝宝的需求,你不会抽丝剥茧的层层排查分析,只是为了断夜奶睡整觉而盲目训练孩子,这样的做法是相当错误的!

事实上,当你很理解你的孩子,你的孩子有良好的作息和生活节奏,他会给到你惊喜,自己就能睡整觉了。

一妈的公众号里太多天使妈妈的经验贴都是惊呼:

我什么都没太做,孩子竟然自己一觉睡到天亮了,太惊喜了吧!

一觉到天亮,夜醒不断小睡渣华丽转身变睡神|小海螺4个月睡整觉经验分享轻松断夜奶,抓好“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5个月睡整觉经验分享大月龄宝宝断夜奶睡整觉戒奶嘴,我是这样做的......|一个拖延症老母亲的自述

这些天使妈妈真的什么都没做吗?

不!

她们在用尊重式育儿帮助宝宝建立规律作息,她们是从系统的角度、改变自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的焦虑心态、在尊重孩子需求的基础之上,帮助孩子切实解决夜醒的问题。

一妈今天就带着各位新手妈妈一起细细剖析一下夜醒问题和夜奶问题。


这篇回答,我重点来解决一下夜醒频繁的问题

在讨论夜间睡眠问题前,一妈要和各位天使妈妈先澄清一个概念:夜醒≠夜奶。

误区:夜醒频繁=夜奶频繁

有很多天使妈妈都会误以为:夜间宝宝只要醒来,必须要喂奶,夜醒就等于夜奶,夜醒频繁就等于夜奶频繁,进而对断夜奶的理解也非常的极端,认为是强制性不给孩子喝奶。这样的理解是极其错误的,又走进了训练派的误区。

我们规律作息的目的是什么?

其实就是尊重孩子的需求,梳理孩子的消化周期、睡眠周期、清醒周期,通过1456底层逻辑中的“抓大放小”,“清单管理”“冰山倒推”“鱼骨分析”“复盘分析”这五个科学方法层层剖析,将看上去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单一化,但是我们育儿的终极目标不是训练孩子不喝夜奶、自主入睡,而是在尊重宝宝需求、及时满足宝宝的需求、梳理他的生活节奏,让他舒舒服服、心情棒棒,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起来,从而获取健康的安全感。同时,照料者也能管理起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时间与空间,照料者和孩子双方找到默契。

对于夜间睡眠,我们亦是如此目标。

我们首先要把夜醒和夜奶切割开:并不是每次夜醒都必须要喂夜奶的,我们只在宝宝真的有饥饿需求才给宝宝喂奶,如果宝宝夜醒是因为其他原因,我们则要找准原因,对症下药的去帮助宝宝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粗暴的用安抚奶、点心奶、塞奶止哭来忽视问题。

所以这一节,我们先来看看夜醒频繁的原因都有哪些?对症下药的方案又是什么?作为天使妈妈,先要有排查夜醒频繁的能力,等到其他原因引发的夜醒频繁被解决后,孩子的夜醒只有一个原因:饥饿需求,夜醒单纯的等于夜奶时,我们就可以评估一下自己和宝宝是否有断夜奶的需求,如果有这个需求,再考虑适度的尝试一些微调断夜奶的陪伴式引导。

不要在没搞清宝宝夜醒本质原因之前,贸然采用睡眠训练那一套强制断夜奶的方法!这是对宝宝最大的不尊重!

夜醒频繁的8个原因及方案

1.身体不适:比如胀气、长牙、生病。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很多宝宝因为作息紊乱,父母总担心宝宝没吃饱,不停在孩子睡前喂奶,反而导致宝宝过度喂养、胀气严重,所以夜间会出现拧来拧去频繁夜醒哭闹,这时父母如果还在靠喂奶止哭,实际是加重了宝宝肠胃的不适。睡前控制奶量、做排气操,可以缓解此类夜醒。如果是长牙、生病,爸爸妈妈要理解宝宝的不适肯定会引起夜醒的,耐心观察宝宝的状态,尽量让宝宝舒适。如果病情严重,要及时就医。

2.转睡眠失败:宝宝在0-6月龄睡眠能力没有发展完善,父母干预过度,导致宝宝无法完成自我接觉,在浅睡眠转深睡眠的过程中醒来。减少过度干预,发展宝宝自主入睡、自主接觉的能力,可以减少此类夜醒

3.分离焦虑:6月龄以上的宝宝有可能因为分离焦虑出现“查岗”的现象,频繁起来查看妈妈是否在身边。这时可以参考上一章关于“分离焦虑”的八种改善方法。

4.夜间点心奶、安抚奶:宝宝消化周期过短,比如白天有点心奶的习惯,每次吃不了几口就睡着,睡着不久又被饿醒。或者照料者习惯性安抚奶,导致宝宝根据照料者的行为养成了习惯性夜醒,必须依赖安抚奶才能入睡。戒掉夜间点心奶、安抚奶,不是真的饿了不喂,用别的方式安抚哄睡,进行全天规律作息引导,就可以改善这种情况。

5.白天睡眠量超标或过少:白天睡的太多或者太少都会对夜间睡眠质量产生影响。白天睡的太多,夜间睡眠需求少,不困,睡不着。白天睡的太少,夜间过度疲劳,反而大脑过度兴奋,浑身不舒服却怎么也睡不着或者睡不安稳,宝宝哭闹不止。所以天使妈妈要学会判断宝宝的睡眠总需求,并且在白天和夜晚合理分配。

6.白天放电不充分。如果你的宝宝全天都被人抱在身上,他没有机会充分运动探索,高质量放电,夜间很有可能出现睡不安稳或者醒来“夜嗨”玩1-2小时才睡的情况。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用1456中的换位思考准则来想一下,如果你白天全天躺床上不运动,到了晚上你也会出现不困熬夜嗨,或者睡不安稳的情况。这样想一下是不是就理解白天充分放电的重要性了?

7.夜惊。孩子突然尖叫大哭,怎么哄都没用,此时宝宝可能做噩梦了,这时要把宝宝唤醒,重新哄睡。

8.真的饿了。喂奶,且保证喂一次就喂充分!如果你觉得有调整夜奶时间的必要,就可以接着看后面的内容了。

夜奶调整

一妈整理了断夜奶的7个方法,供你参考。

首先需要明确断夜奶的概念,《儿童发展心理学》中明确提到:

一般来说,婴儿到16周大时能够在晚上连续睡眠6个小时,而白天的睡眠开始变成规律的小睡。(Thoman&Whitney,1989;Mao,2004;Sankupellay et al.2011)

也就是说,对于大部分发育正常的婴儿,在他满4个月的时候,就可以连续睡眠6小时了,这就是睡整觉的概念。

来私信咨询的我妈妈非常多,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妈我的孩子4个月了,为什么还不能从晚上9点睡到早晨8点?“
”一妈我的孩子已经1岁4个月了,为什么晚上还要起来吃3次夜奶?“

这两类留言非常多,但是问题却不同。

第一类留言是妈妈自身预期过高,对于很小月龄的宝宝期望值与孩子自身发育和消化周期不符,这种情况其实并不是孩子的问题,需要妈妈自身调整预期。

第二类是更多的妈妈遇见的情况:夜醒频繁,必须要喝奶,但是喝不了两口就睡了,基本喝奶不是因为饿,而是因为长期养成的习惯,不喝两口就不过瘾的感觉

针对第二种我会建议妈妈尝试断夜奶。

但是断夜奶不是让你死硬着不给孩子喂,而是需要你先对每次夜奶做一个合理的判断,如果孩子真的饿了,还是要及时喂食,如果孩子只是习惯性的,那么就要趁早把习惯纠正过来。这样不仅可以还妈妈一个好睡眠,更是为孩子健康成长打好基础(良好的睡眠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而良好的睡眠首先需要是连续的,而非碎片式不停因为不好的习惯被打断)

关于对夜奶的判断,和断夜奶的方法,一妈写过一篇文章发在公众号【诗遥一妈育儿】上,这里直接附在下面,希望对你有帮助。

题目:夜醒不断怎么办?7种方法教你给宝宝断夜奶!一觉睡整夜不是梦!

一妈有话说

"断夜奶“是妈妈们在互助群里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问题。一妈刚好最近写书也写到了这个问题,就将断夜奶的所有问题和方法总结成了这篇文章,希望对妈妈们有所帮助。

判断夜醒原因

断夜奶是每个妈妈迫切的愿望。然而断夜奶对于有的孩子而言,水到渠成,对于有的孩子却不得不需要父母给出一些引导。

错误预期:如果你希望晚9点一直睡到早晨9点,那只能说“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睡过夜的定义是:16周以上的孩子夜晚连续睡眠达到6小时以上

正常夜醒情况:

随着孩子的成长发育

3个月以下的孩子夜间进食次数控制在3次以内
5个月以下控制在1-2次
6个月时是完全可以舍弃夜奶的。

当孩子频繁夜醒的时候,很多妈妈会立马眯着眼睛抱起来胡乱喂一顿奶,不管孩子吃多少,只要他能闭嘴别哭就行,夜晚完全失控。

如果你不希望这变成常态,那就有必要让自己夜间起来喂奶时也保持清醒的头脑

在你准备解决这个问题之前,你可以先找个人帮你白天带带孩子,你抓紧补觉,好在夜间保持清醒的头脑。

头几天先试着记录一下宝宝夜醒的次数和时间。看看有没有什么固定的规律?

接着注意观察你的孩子每次醒来的精神状态:

每次醒来都大口大口的猛吃?(真饿了)
哭哭啼啼的把你的乳房当作了安抚奶嘴?塞到嘴里咂巴两口就继续入睡?(习惯性夜醒)

根据孩子每次醒来具体的表现,大致可以将孩子夜醒分为两类:

第一种 有需求的夜醒:

吃奶时大口大口,吃的量很多,那么他真的饿了,你需要喂奶,并记录下他真的因为饿了而醒来的时间,观察孩子夜间消化周期。
醒来后突发的尖声大哭,你需要检查孩子是否身体不舒服,或者夜惊,可以打开灯,让孩子完全醒来安抚情绪找出原因并解决。
不断拧来拧去哼哼唧唧,面颊发红,后脖颈有汗,检查孩子睡眠环境是否舒适?是否盖的太多。
短期(一周内)突发夜醒频发,可能是猛长期、翻身期、睡眠倒退期,需要做出排查。尽量保持现有作息。

第二种 习惯性夜醒

你的孩子像上了闹铃一样,每天准时醒来,必须要奶睡或者你安抚才能再次入睡。奶睡也只是象征性吃两口就结束,不是饿了使劲吃的样子。

说明你之前的行为训练了他习惯性夜醒,他在迎合你,不是他要喝奶,而是你非要喂奶,他只是为了配合你,准时在那个时间醒来,他的生物钟已经形成。

如何戒夜奶

那么,如何戒掉这两种夜奶呢?

一妈搜罗了以下7种方法,你可以在观察判断孩子每次夜醒真实原因之后,尝试使用。

让孩子连续睡眠达到6小时以上,最好是在23点-6点都在睡眠中(这个时间段对妈妈来说也可以睡个好觉),以下7种方法,分为两种情况下使用:


情况一:针对半夜23点-6点内多次夜醒(大部分为习惯性夜醒)

适用情况:

如果你的孩子长期以来在夜间不到3小时就要醒来一次,就可以判断为频繁夜醒。有的父母不当回事,就熬着,结果到孩子1岁多照样醒来N次。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睡眠障碍了,需要引起父母的重视,越早去纠正越容易。

适用方法:

方法一.针对习惯性夜醒,停止奶睡更换哄睡人

你现在需要做的是停止你喂奶的行动,用别的方式安抚他!拍拍抱起,咬牙尝试一下哄睡,你会发现可能开始要挺长时间才能让他再次入睡,过几天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再过几天他自己扭一扭哼唧几声你不干预他也能再次入睡,这时孩子就会忘记这次夜醒,不会在这个时间点再次醒来。

记住渐进式的减少干预,直至最终不干预!不要人为的去给孩子增加睡眠问题!你的任何行为都在训练孩子!

有的孩子在妈妈怀里却吃不到奶会变得很暴躁,甚至大哭,这时,建议因为习惯性夜醒而产生的夜间哄睡交给你老公或者其他不能喂奶的人去做,可能效果会更好。

当然,如果你觉得在夜间改变哄睡方式很难,建议先从白天改变哄睡方式入手,先去戒掉白天奶睡、抱睡的习惯,让孩子接受并习惯躺在床上拍哄,并且让家庭别的成员也用这种方式哄睡,等孩子白天稳定接受后,尝试在夜间改变哄睡方式和哄睡人会更容易些。

方法二.通过改变白天作息来改变夜间、拉开喂奶间隔

如果你记录下来发现你的孩子多次夜醒中的某几次是真的饿了,咕咚咕咚猛吃,那你需要入手的则是考虑:

  • 白天喂奶间隔是否需要延长?
  • 白天的小睡是否合适?
  • 孩子的规律作息是否建立起来?

没有其它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孩子白天喂奶间隔如果是4小时,夜间第一觉基本可以达到5-8个小时。

如果孩子白天喂奶间隔已经拉开,夜间还是频繁醒来,就要考虑习惯性夜醒(参照方法1),或者睡眠环境需要调整(参考睡眠自查表)。

如果孩子每次起来还是要喝奶,但是吃奶时长较短,那么试着延长每次喂奶时长,做到夜间每次喂奶孩子必须吃充足,并制定计划,将三次夜奶中间那次取消,不再喂他。那么孩子就会对你的行为作出回应调整,在2-3天迅速调整夜间吃奶的效率


情况二:针对半夜23点-6点内喂1-2次奶(大部分为第一种类型夜醒)

适用情况:

情况1:

对于白天作息规律的孩子,白天喂奶间隔3小时以上,夜晚第一觉一般可以睡到4小时以上,但第二、第三觉可能会缩短喂2-3小时。

因为夜间吃奶,孩子迷迷糊糊吃的量不够充足。这就导致很多宝宝会在23-6点醒来吃1-3次奶。

情况2:

有的宝宝,第一觉已经能睡6小时以上,但是由于入睡时间比较早,在晚上8-9点,导致11-6点还会起来喝1-2次奶。

针对这两种情况,可以考虑以下5种方法让宝宝在23-6点之间连续睡眠:

方法三.提前喂奶,将喂夜奶时间主动往前推

如果你的孩子固定在1-3点中的某个时间点醒来吃奶,你可以尝试在23-24点主动给他喂顿迷糊奶,以此来保证他23点后的睡眠。

当然不是一下子就提前那么多,而是尝试一点点将这次夜奶往前移动。比如他固定每天2点会哭醒找奶,那么头两天你可以设定1:30的闹钟在他醒之前就去喂他,再过两天改为1:00,一点点往前调,最终移动到23点喂奶。保证他23点的奶要吃充足量。

方法四.喂奶推迟,把凌晨那一顿向后移动

这个方法比较困难,因为意味着孩子醒来哭闹要用别的方式去安抚他,等一会看,再考虑喂不喂奶,一般如果孩子醒来的时间点在4-6点,可以尝试用这种办法,推后喂奶时间,也可以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每天往后移动10-30分钟。

方法三方法四这两个方法都需要妈妈主动去调试,难度比较大,要求妈妈在夜间保持冷静耐心,需要调试好心情,休息好,在你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去尝试坚持。孩子的适应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一般3-7天就能看到效果,如果超过7天没看到效果,就要考虑下复盘原因和别的方法。

方法五.睡前密集哺喂,23点加一餐迷糊奶

这个方法源自于《实用程序育儿法》。

首先,你可以在孩子睡完觉前缩短喂奶间隔,比如9点是睡前奶,7点即可喂一顿,9点再喂。

其次,在晚上23点前后加一顿梦中进食,不用开灯不用说话,直接喂就可以(此法奶瓶喂养会更容易操作一些)。此法在孩子头8周的任意时间开始,一直可以延续到孩子8个月大。

方法六.稀释法

《法伯睡眠宝典》里还介绍到一种方法:稀释法。第一个晚上用3/4的奶兑上1/4的水,然后每隔一两个晚上再稀释一点,逐渐变成一般水一半奶、1/4的奶+3/4的水、1/8的奶+7/8的水,以此类推,最后完全用水替代奶。此时意味着整个奶瓶里都是水,没有奶了,奶瓶扮演了奶嘴的角色,不提供任何营养物质需要消化,接下来只需在次日不再给孩子提供奶瓶即可。这时家长再做的就是帮孩子戒掉睡眠时吮吸奶嘴的习惯。如果孩子在稀释过程中拒绝进食,那就意味着他不饿,反而加快了戒除的速度。如果稀释法无效,法伯建议父母尝试“减次减量法”

方法七.减次减量法:

出自《法伯睡眠宝典》,逐次减少喂食次数,或者逐渐减少单次喂食量。这两种可以双管齐下,也可以只用一种。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家长和孩子都比较能接受。如果你是亲喂,可以尝试逐步拉开两次喂奶间隔来减少喂奶次数。如果你是瓶喂,可以尝试每次减量。

注意事项

孩子的适应能力其实很强,在实操过程中,很多妈妈还没有尝试就已经设想各种困难:

比如认为孩子不可能接受,孩子肯定要哭闹很久,孩子哭闹两天心灵就受到巨大创伤。

如果你这么认为,那就是低估了你的孩子的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

  • 当你的目标是:不让孩子哭。不思考,不引导,只知道用抱和塞奶来堵住孩子的嘴,禁止孩子哭,禁止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却不去真正思考分析一下孩子真实的需求。那么孩子一定会如你所愿,让你做个灭火队员,不停通过更多的哭,让你崩溃烦躁。
  • 当你的目标是:孩子哭了,聆听孩子哭声,观察孩子的肢体语言,全方位的去分析孩子真实需求,并且把自己变成一个不需要孩子用哭声呼唤你,你可以提前预判孩子的需求,结合孩子的肢体表情等其它语言就提前满足孩子的需求,从更长远的角度来引导孩子的发展。
    孩子在适应新习惯的短暂几天的哭泣就会成为暂时,长期来看孩子的哭声才能更少,孩子会用别的语言与你沟通,孩子的需求都得以满足,他会变得知足愉悦并获得长期的真正稳定的安全感。你也不会变成灭火队员,疲于应付永远也解决不完的哭闹。

因此,在你痛下决心准备帮孩子改变作息、改变哄睡方式、改变夜醒问题之前,请做好以上的心理准备,并且先给自己几天充分休息攒足精力和耐心,再多多去尝试。

本来嘛,养娃就是一个不断试错,在试错中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的过程。

另外对于母乳妈妈,断夜奶后,可能会影响母乳的分泌,建议夜间还是要定时将母乳吸出来保存。

谨记:如果宝宝白天作息还很紊乱,没有建立起稳定的消化周期,先把白天进食间隔拉开,切割吃和睡的联系,把宝宝的作息梳理顺了是关键。

希望以上可以帮到你!

看完三件事: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些帮助,我想邀请你帮我三个忙:

1.点赞,你的赞同会让更多人看到这篇内容。
2.关注,让我们成为长期关系,共同成长。
3.关注公众号【诗遥一妈育儿】,第一时间阅读众多新手爸妈掏心掏肺的独家育儿经验分享加入一妈天使妈妈家庭,进一步学习尊重式育儿与规律作息的更多内容!

谢谢你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贝南罗特.从0岁开始[M].林慧贞,译.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

[2] 罗伯特 S.费尔德曼.儿童发展心理学[M].苏彦捷,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3] H.鲁道夫·谢弗著.儿童心理学[M].王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4] 劳拉·E·伯克.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M].陈会昌,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5] 珍妮特·冈萨雷斯-米纳,黛安娜·温德尔·埃尔.婴幼儿及其照料者[M].张和颐,张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6] 特蕾西·霍格,梅琳达·布劳.实用程序育儿法[M].张雪兰,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5.

[7] 斯蒂文·谢文弗.美国儿科学会百科全书(第六版)[M].陈铭池,周莉,池丽叶,等译.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8]帕梅拉·德鲁克曼.法国妈妈育儿经[M].李媛媛,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回答作者:睡眠女神王梅梅

一岁半仍然存在夜醒的话,需要排查宝宝白天的作息,以及入睡行为依赖。

首先,妈妈要明白的一点是,夜醒从来不是单一的问题。夜醒只是一个现象,并不是睡眠问题所在,而大多数宝宝产生夜醒的根源在于白天的作息、经历、睡前刺激以及长期的不良睡眠联想。所以,夜醒通常并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它只是睡眠问题的反映。也就是说,当宝宝出现了持续性频繁夜醒,说明宝宝很可能已经存在一段时间的作息问题了。并且,夜醒通常是最后才显示出来的症状。

事实上,由于睡眠的周期性所致,几乎每个宝宝都会有夜醒,包括成人。区别在于——有的宝宝很快可以继续睡过去,有的宝宝却很难自己睡过去,需要借助各种安抚。而我们通常所说的夜醒,就是指那些半夜醒来后无法自行入睡,必须依赖某种安抚甚至需要安抚很久才能睡的现象。

那么宝宝夜醒背后的原因有哪些呢?

而不同的夜醒背后的原因也不同。

1、偶发性少次数夜醒

宝宝平常作息规律,夜觉一向整体较好,夜奶次数在妈妈可承受范围内并符合月龄需求,喂过奶很快可以睡过去。偶尔出现少次数不规律夜醒,考虑排查因素:

  • 噪声干扰(被吵醒);
  • 拉臭臭;
  • 不舒服(被压到、铬到、别到);
  • 做梦

2、偶发性频繁夜醒

宝宝平常作息规律,夜觉一向整体较好,夜奶次数在妈妈可承受范围内并符合月龄需求,喂过奶很快可以睡过去。偶尔出现频繁夜醒,考虑排查因素:

  • 室温,宝宝房间温度要在20摄氏度为宜;
  • 室内湿度,宝宝房间湿度要在45%—60%之间;需要提醒的是,成人不要以自己的体感来判断孩子的舒适度,宝宝由于体内高比例的褐色脂肪以及娇嫩的皮肤,通常更容易怕热怕干,对温度和湿度的敏感度要高于成人;
  • 床品舒适度,床垫要软硬适中;尽量选择安全舒适的睡袋,而不是被子;
  • 口渴;
  • 白天经历了某种变化或变动;比如get到了新技能、搬家、出门旅行、宝宝第一次看到了什么(游乐园)、家里新成员、睡眠行为调整(作息调整及入睡方式改变);
  • 睡前刺激;比如陌生人突然到访、某种惊吓、过度兴奋的活动、某些影像、父母吵架等

婴儿在夜间睡眠快速眼动时期,大脑会对白天接受到的信息进行处理、消化,这也是一个大脑发育整合修复的过程,宝宝的大脑会复现白天的经历,会出现哭泣、笑、尖叫等表现,当白天的刺激超出宝宝自我处理能力时,宝宝就会容易被自己的小动作“弄醒”,那些缺乏自主入睡能力的宝宝就会因为睡不过去而越来越清醒,直至大哭。

处理方案:对于第1和第2类的偶发性夜醒通常都只是暂时的意外现象,父母不必过于焦虑,处理安抚后及时再次安排入睡即可;对于由于睡眠行为改变导致的频繁夜醒,父母坚持新的睡眠行为安抚方法即可,不要轻易改变规则,给孩子适应的时间和机会。

尽量整个处理过程不要开灯,不要互动,不要过多交流,避免过度干扰导致孩子完全醒透。 切忌过度安抚过度干预,比如喂奶、引逗、抱着溜达等。

3、持续性频繁夜醒

1 )生长发育

如果宝宝的频繁夜醒出现有一段时间而且并没有好转的迹象,

那么首先妈妈需要排查的是宝宝的生长发育因素,咨询儿科医生宝宝的相关发育测评指数,排除疾病因素;

2)作息问题

如果宝宝生长发育良好、身心健康,那么导致出现持续性频繁夜醒的原因通常在于——作息问题。

作息问题,听起来是非常基础的概念,却也是最容易被妈妈们忽视的,而其实,大多数睡眠问题的产生都与作息不当脱不了干系,也就是说,其实大多数的睡眠问题都可以通过调整作息得到有效地改善。因为良好规律的作息,是孩子睡眠的基石。

----作息混乱

顾名思义,作息混乱就是宝宝的作息完全无规律可循,常见于无规则养育的家庭。即宝宝的进食、睡眠、活动完全没有规律,进食时间完全随机调整,没有固定的进食间隔,宝宝哭的时候不是喂奶安抚就是带出去玩儿转移注意力,妈妈无法正确判断孩子的需求,导致宝宝无法分辨“吃”和“睡”两个独立的概念,宝宝以为“吃奶是为了睡觉”,“睡觉一定要吃奶”。就产生一个最常见的睡眠问题——吃睡不分家。奶睡由此产生,而奶睡最大的问题在于宝宝很难睡长觉。由此导致的作息混乱会致使妈妈对孩子真正的需求缺乏敏感度,长此以往,孩子的睡眠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就会形成过度疲劳的睡眠负债积累。

而白天小觉需求量无法得到满足,就会导致孩子出现频繁夜醒的现象。因为对于小宝宝来说,他们白天和晚上的作息是息息相关的,白天睡不好会直接影响晚上。因为过度疲劳导致皮质醇上升,产生巨大的睡眠压力,出现入睡困难、夜醒频繁等问题。

因此,宝宝白天的作息一定要参照宝宝月龄的睡眠需求及清醒间隔,尽量避免孩子长时间处于过度疲劳的状态。

--作息错乱

有些妈妈反映,说宝宝明明作息非常规律,睡眠总体量也很足够,为什么仍然会出现频繁夜醒呢?通常咨询师就会排查宝宝的起床点、午觉点、黄昏小觉的时间点,因为这几个时间点往往是宝宝自己对日常作息的分辨界限点。

最常见的现象是—— 如果早上妈妈将宝宝出现的早醒当作了正常起床点,误以为宝宝睡醒了将孩子抱出去,那么就会很容易出现——早觉过早(孩子睡了个补充觉), 午觉还不到12点就睡了,结果午觉周期醒,然后黄昏觉又被宝宝当成了午觉睡,继而夜觉宝宝当成黄昏觉出现周期醒。

其实对于婴幼儿来说,他们的每一个小觉对他们来说都有不同的修复作用。早觉、午觉、黄昏觉各有不同,他们的内在节律是可以分辨不同时刻的小觉的。这也是黄昏觉总可以那么聪明而神奇地只睡一个周期就醒而不会当成夜觉直接睡过去的原因。

3]睡眠依赖

常见的睡眠依赖有抱睡、奶睡、推车睡、以及其他严重的依赖,它对睡眠造成的最大的问题在于——睡眠环境不一致导致睡眠连续性差、睡眠碎片化。 小心翼翼放不下,一放就炸,好不容易放下后,小月龄宝宝因为特有的睡眠模式会容易在一个周期后醒来,但因为睡眠环境不一致(入睡时是抱睡,醒来时是在床上)而无法继续睡,有些父母会错误认为孩子是睡够了,会带离房间玩,就会出现过度疲劳、作息混乱等问题;严重到一定程度,孩子则会出现入睡困难频繁夜醒等现象,不仅仅是对妈妈体力精力的考验,长此以往孩子的睡眠质量也会有所影响。

4、前半夜频繁夜醒

如果宝宝只有前半夜频繁夜醒,原因多见于:

  • 睡前过度疲劳、过度刺激、过于兴奋;
    注意控制睡前的清醒间隔,结合宝宝的精神状态及时安排入睡;如果晚上有活动,一定尽量提前让孩子回到房间平静情绪。
  • 白天睡得过多、白天最后一觉醒来太晚;
  • 如果孩子前半夜睡得很不踏实,排查白天的小睡量是否合适,白天最后一个觉与夜觉时间是否过于接近;
  • 睡前饮食
  • 胀气、消化等问题,睡前避免进食容易胀气或不易消化的食物

5、后半夜频繁夜醒

如果宝宝只有后半夜频繁夜醒,原因多见于:

  • 固化的睡眠依赖;
    抱睡、奶睡、安抚工具依赖
  • 习惯性夜醒;
    由于之前父母不当的安抚方式导致,形成固定的生物钟
  • 可能由于饥饿
    注意,这里特别加上了“可能”两个字,因为大多数宝宝其实在夜间并不容易真正饥饿,特别是过了9个月的宝宝。父母往往容易产生“我觉得宝宝饿了”的关心则乱的心理导致宝宝出现固定夜奶的现象。
    什么时候宝宝会容易真正饥饿呢?白天吃得太少,晚上最后一顿吃得太早或太少,这个时候可以考虑孩子是不是真的饿了。

6、固定夜醒

很多宝宝在作息调整之后,达到了白天小睡规律的理想状态,很快频繁夜醒的现象消失,或者说其他夜醒会很容易安抚过去,最后却总会留有1-2次夜醒非常难以安抚,而且醒来的时间点非常固定,妈妈经常反映的原话是:“一定要吃奶才能睡。”或者“一定要抱起来才可以哄睡”。

这就是所谓的“固定夜醒”。大多固定夜醒都是由于之前固定的夜奶行为导致,而其实越固定的夜醒越不太可能是饥饿,通常只是因为习惯。就像习惯吃夜宵一样,其实并不是由于饥饿,而是由于之前的夜奶已经形成了固定的生物钟。在最初宝宝出现夜醒时,父母想当然地以为宝宝是饥饿,就会在宝宝刚醒就立即哺喂,这就帮助宝宝建立了一个固定的生物钟——到点吃夜奶,在睡眠界这个也称之为睡眠联想;还有由于抱哄依赖缺乏接觉能力导致。抱睡不会直接导致夜醒,但是会导致因其他原因产生的夜醒无法自我安抚入睡。

所以,要打破这种固定夜醒,首先要打破夜奶习惯;然后介入睡眠行为调赖降低入睡依赖。

打破固定夜醒的几种方式

1、在下一个夜晚,提前干预,也就是在孩子快醒时紧紧环抱或轻轻压着宝宝的身体,会有助于他顺利进入下一个周期;

2、⽴即安抚哄睡,可能会容易易哄睡过去,但是宝宝成⻓长⽐比较慢,也容易易固化夜醒,适合严重缺觉处于规律作息期间的宝宝;

3、延迟响应,等宝宝⼤大哭再安抚,以⼊入睡的⽅方式安抚(⽐如抱起),这个⽐较温和适中,宝宝有练习的时间(延迟响应的时间),但是容易过度消耗妈妈的精力体力,而且在宝宝白天作息非常糟糕的时候,夜间即使是抱起,哄睡难度也很⾼;

4、延迟响应+原地安抚,在床上轻轻半托宝宝,压着宝宝双腿,轻拍,拍的⼒度和声⾳要盖过宝宝的哭声,带动节奏。

处理要点:\n1、首先排除饥饿;\n2、确定非饥饿坚决不予哺喂;\n3、戒除固定夜奶期间的夜间安抚可交给爸爸处理,避免奶味的刺激;\n4、在宝宝可以不吃奶睡过去之后逐渐降哄睡安抚;\n5、介入睡眠行为调整时建议在专业睡眠咨询师的指导下进行。\n


终级法宝

最根本有效的解决⽅法是——改善⼊睡⽅式,降低入睡依赖。

因为,所有的孩子都会把特定的外界环境和睡眠联系起来,而且他们对睡眠环境的一致性具有非常高的敏感度。儿童的睡眠周期在运作过程中会出现阶段间的转换,在转换间隙容易醒来,如果孩子在睡眠周期转换的间隙醒来时发现环境发生了变化,他们就无法再次安然入睡,因为睡眠环境对他们来说处于不可控的状态了。抱睡、奶睡以及其他借助外界安抚依赖性入睡存在的关键问题就在于——入睡环境无法复现。也就是入睡时宝宝是睡在妈妈怀里,一个周期后当他发现自己不在妈妈怀里,便会醒来无法继续安睡。

任何不良的睡眠联想(比如抱睡、奶睡)都会容易导致夜醒难以安抚。入睡能⼒越好的宝宝,睡眠整合力和连续性也越好,因为睡眠环境容易复现。

当然,产生睡眠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作息混乱、过度疲劳、环境刺激、生理原因等,入睡方式并不会直接导致夜醒,也并不是一定要学会自主入睡才能解决这些睡眠问题,学会自主入睡也并不代表一定没有睡眠问题。只是相对来说,改善入睡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提高宝宝在出现睡眠问题时的应对能力,也就是说,入睡能力越强的宝宝通常在出现睡眠问题时越容易安抚。

更多科普干货,关注公众号:睡眠女神王梅梅,获取更多

回答作者:黄凌曦医生

自主入睡可能是每个睡渣妈妈心中永恒的追求,如果宝宝能够自主入睡之后,一般接觉能力都会有提升。

什么是自主入睡?

自主入睡目前定义并不统一,有的认为指宝宝能在没有你的陪伴或者帮助下自己睡着。有的认为不仅能自己睡着,夜里还能连续睡还能超过5个小时,这是一种逐渐习得的能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宝宝需要在适当时机开始学习才能逐渐学会。当然,如果一直不主动学习,随着他年纪逐渐长大,逐渐断奶,下地活动,脱离大人怀抱,大部分宝宝最终都能自主入睡。

什么时候开始尝试自主入睡呢?

根据uptodate,目前是建议在宝宝3个月左右,睡眠模式开始逐渐向成人过渡,这个时候可以开始尝试让宝宝学着自己入睡。

尝试自主入睡前的准备

合理作息和尽量保持规律

合理作息是指根据宝宝的信号根据宝宝的年纪,按需睡觉,不要在宝宝精神饱满的时候就开始哄睡,观察他的信号,打哈欠,眼神发直,动作迟缓等等,每个宝宝的信号都不一样,需要你拿出破案般的精神,越战越勇的气势,不断去尝试。

然后观察宝宝每次入睡的时间点,做好睡眠记录,不要在他快出现睡眠信号的时候还各种逗宝宝玩,让宝宝兴奋,这样子会容易错过睡眠信号,导致哄睡难度加大,如果能尽量规律作息,建立好生物钟,到点了之后宝宝就会困,更容易哄睡,改变入睡方式也会更容易。

需要注意的是早上起来的点尽量一致这点非常重要,不要今天5点起,明天七点起,早起的时间乱掉,今天一天都会打乱,如果想要规律作息,首先就是要尽量好早上起来的点。

建立固定的睡前程序

固定的睡前程序非常重要,不要让宝宝单单把吃奶或者抱着摇晃这两件事情和睡觉关联,而是引入更多的睡前程序。如果之前你没有做,那么在尝试让宝宝练习自主入睡之前,一定要先引入其他新的睡前程序。

白天可以简短一点,比如吃奶 换个尿不湿 拉上窗帘 放到自己的小床里面,短短十分钟就可以。晚上可以长一点,洗澡/吃奶/讲故事/听音乐/做抚触/说晚安,根据年纪来安排适宜的活动,不要超过30-40分钟,不超过3-5个程序,时间太长也容易错过睡觉的点,困着困着就不困了。

如何开始?

可以尝试从晚上入睡前开始,再改白天。晚上这个时候睡眠的驱动力是比较大,是最困的时候,逐渐缩短吃奶时间或者抱着的时间,后续可以把吃奶时间往前提,吃到迷迷糊糊,抱到迷迷糊糊就要放到床上,让宝宝尝试学着自己入睡,如果放的晚了,可以换个尿不湿,翻个身,尝试唤醒到迷迷糊糊的状态再让宝宝自己睡。

如果宝宝学着入睡的过程中有点烦躁是很正常的情况,你的情绪稳定非常重要,可以尝试各种安抚的方法,比如拍拍,嘘嘘,或者侧身拍,又或者握住宝宝的手,又或者摩挲后背,让他的头枕在你的身上等等,这些都需要你不断的尝试,找到宝宝认可的安抚方式。

如果宝宝哭闹无法安抚,可以抱着他或者吃奶到迷迷糊糊再次尝试,反复几次不成功,下一次再来就好,不要因为一次两次的失败而马上说宝宝做不到,宝宝不喜欢,合理调整自己的期望值,本身这个事情就不是一次两次就能成功的,多多去练习就好。

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回答作者:育婴师呱妈

不管任何天生的本能都是上帝所赐的。正常的宝宝在他出生后2个月,便有睡过夜的本能。这是一种学习。

这是艾盖瑞/贝南罗特著的《从0岁开始》中对孩子夜觉能力的描述,他认为2个月大的孩子是有睡过夜的能力的,部分欧美国家的医生也是赞同这一观点的,部分国家医生认为孩子的体重>12斤就可以睡整觉了。

如果宝宝总是频繁夜醒,首先我们要了解夜醒的原因是什么。↓↓↓

1、不饿

孩子如果不是饿的情况下夜醒,我们最好快速哄睡,以免孩子以后习惯性夜嗨(第二天可以复盘一下孩子的夜醒是否是因为作息问题,还是有别的原因)。

2、不饿且哄不睡

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暂不干预,等孩子自己睡过去(如果哭闹严重,可以安抚平静后给到孩子一个安抚巾类的小玩具,照料者们千万不要过度刺激孩子)。

3、饿了

马上喂奶!哄睡!


一、夜醒频繁的原因

我们可以通过关注白天的作息,有效避免夜晚频繁夜醒。

一般来说除了必要的夜醒喝奶之外,夜醒原因还有:

1、身体不适(如:胀气、长牙等等)
2、转睡眠失败
3、大脑发育(如:分离焦虑、大运动发育等等)
4、运动量不足
5、白天睡眠过多/过少

夜醒频繁除了必要的饿了要吃奶(可以通过拉长白天喂奶间隔,减少这种夜醒的频率),基本上是以上5种原因。

我们要通过排除法找到孩子夜醒的真正原因,才能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具体可以看这篇:

宝宝一夜醒来五六次,你会累死吗?


二、从根源原理频繁夜醒

小婴儿的睡眠问题永远不是一劳永逸的,每个月龄都有每个月龄的特征和不同的需求,所以在我们遇到睡眠问题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先用排除法找到具体的原因。

找到“原因”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做好作息记录(如果孩子作息比较稳定了,可以暂不记录,出现问题记录上3-7天),并且进行作息的复盘

我们妈妈互助群的妈妈们每隔一段时间或是到了一个特殊阶段,都会对孩子的作息进行复盘,并且做下一些笔记记录,也是未来给孩子的一份纪念。

通过这样的方法,他们对孩子越来越了解、越来越熟悉,对孩子的需求每次都能非常及时的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安全感需求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所以想从根本上解决频繁夜醒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规律作息。

规律作息让我们能更快、更有方向的找到孩子夜醒的原因,并且能做到自己给到自己一个很有效的方案,不需要依赖于任何人、任何咨询师。

如果想了解到更多有关于婴幼儿规律作息,我推荐大家可以看——艾盖瑞/贝南罗特的《从0岁开始》。

全书从“吃、玩、睡”这三个方面讲述了我们如何做到规律作息,并且书中还告诉我们如何更好的引导孩子成为家庭的一员,而非家庭的中心!

孩子如果一直把自己当成是家庭的中心很容易变成以自我为中心,但是孩子如果成为家庭的一份子,参与到家庭的一点一滴中,他会对家庭有一种参与感,也会更有自我认同感。

所以这本书真的是一本非常非常值得读的书!

不过很可惜的是这本书目前国内没有出版,但是大家可以在诗遥一妈育儿输入:从0岁开始,获得阅读链接。

除了这本书,大家还可以配合读——《婴幼儿及其照料者》。

这本书是在告诉我们如何把我们宝贝当成一个“人”来尊重,告诉我们日常应该怎么和孩子进行有效互动。

并且它和《从0岁开始》很配合的一点在于,他会告诉我们如何布置安全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可以更安全的参与到我们党的家庭,并且告诉我们如何有效的引导孩子进行自我的情绪控制,可以说是《从0岁开始》的后续和补充!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些帮助,我想邀请你帮我三个忙:

1. 点赞,你的赞同会让更多人看到这篇内容。
2. 关注,让我们成为长期关系,共同成长。
3. 关注公众号【诗遥一妈育儿】,第一时间阅读众多新手爸妈掏心掏肺的独家育儿经验分享加入一妈天使妈妈家庭,进一步学习尊重式育儿与规律作息的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精选ASMR
发表评论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你还可以输入 270 个字符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 © 2025助眠 All Rights Reserved. www.zhumianla.com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