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睡觉为什么喜欢作「投降」状?

发布于: 2025年9月20日 分类: 助眠资讯

回答作者:喜芽

这跟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因空间有限宝宝呈屈曲体位有直接的关系,而在出生后,屈肌张力仍然处于增高的状态,所以宝宝才会喜欢这个姿势睡觉。

宝宝用“投降”状姿势睡觉这会让他们更舒服,能让他们睡得踏实,家长不用过分的担心。

宝妈不要强行改变孩子的姿势

宝宝之所以能摆放这样的姿势并且可以沉沉入睡,说明这是他自己觉得最舒服的姿势。如果父母强行改变他们的姿势,就很可能引起孩子烦躁的情绪,会影响到他们正常的睡眠和生长发育。

如果担心他们着凉,家长可以适当的给宝宝穿一些厚衣服或使用睡袋,这样能最大程度上解决宝宝保暖的问题,被保护的同时也不会影响宝宝的舒服姿势。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睡姿都不要管,比如刚吃饱的宝宝睡觉时,头可以稍微偏向一边;俯卧的宝宝注意下不要压住口鼻;宝宝胳膊被压到身下时,容易导致胳膊的供血不好出现上肢的麻木,家长要适当干预一下。

喜芽医学团队

回答作者:一段一件事

因为她想证明她的可爱呀!哈哈

回答作者:爱拉森官方账号

像这样吗,哈哈,我女儿平躺就会这样睡,她舒服就行,管他呢!

回答作者:优米MaMa

相信面对刚出生的宝宝,宝爸宝妈们总是百看不厌,会认真观察他的一举一动以及一颦一笑,常常会沦陷在宝宝的可爱之中。

昨天,同事照常谈起她刚满4个月的儿子。她说孩子总喜欢举着手睡觉,天气转凉后有一次她把孩子的手放下来盖好毛毯,避免着凉。很快小家伙把手往上一抬,毛毯盖住了整个面部,还好同事发现及时不然宝宝就被闷坏了,现在她非常纠结,不知道在冻着和闷着之间如何权衡。

相信很多妈妈最近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宝宝睡觉总是举着双手呈“投降式”睡姿,妈妈怕他着凉把小手手放到被窝,可是不一会小手手就又举了起来。

为什么宝宝睡觉时喜欢举着手?‍

1、本能反应

小宝宝睡觉总是举着双手,这种像“投降”一样的姿势其实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宝宝的统一睡姿,也是对宝宝来说最安全的睡姿。

婴儿的体型呈圆柱式,仰卧的睡姿可以减少 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发生风险,举起来的小手可以很好地起到固定作用,让宝宝不容易翻转身体,避免面部朝下增加窒息风险。

2、保留了子宫的习惯

“投降式”睡姿的保持和婴儿在母体内的姿势有关,通过B超可发现宝宝蜷缩在妈妈子宫里的姿势就是这样的,而且侧卧睡觉时的姿态和未出生时的姿势基本一致。

婴儿在母亲肚子里是蜷在一起的,双臂弯在胸前,双腿也是弯的,像蹲着的姿势。宝宝保持相同的姿势在妈妈肚里待了那么久,所以出生后也保留着这个习惯。仰睡时双臂无法蜷在胸前于是就垂到头部两侧呈“投降”姿势,两腿则弯在床上呈O型。

3、惊跳反应

细心的爸爸妈妈会发现,小宝宝睡觉时经常会突然把手举高,有时候会像吓到一样突然抖一下,甚至还会把自己吓醒继而开始哭闹,其实这就是所谓的惊跳反应,也称惊跳反射。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有子宫的包裹,不管是拳打脚踢还是睡梦惊醒时他都能摸到一个边界,即妈妈的子宫壁。可是出生后这个界限突然没了,所以施展拳脚时总会被吓到,说白了就是对新环境不适应,骤然失去了安全感。

小宝宝出现的“惊跳反应”,等到他们再大一些掌握了更多的睡姿以后就慢慢消失了。不过频繁的“惊跳反应”容易影响到宝宝的睡眠,不利于睡眠周期的建立,频繁夜醒也会让妈妈疲惫不堪,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要想宝宝睡得安稳,妈妈需适当干预,掌握这几点减少宝宝惊醒

方法1:利用小被子

对于0-3个月婴儿,父母可以采用襁褓包裹的方法(尤其适合温度较低环境),遵循“上紧下松”的原则用小被子包裹住宝宝的身体,给以像子宫一样紧实温暖的安全感。

另外还可以采取“摇篮+小被子”的组合,将宝宝放置摇篮,用小被子塞进床垫里减少空间感,同样要遵循上紧下松的原则。不过被子一定要塞紧实,避免宝宝手脚乱动导致被子上移遮住嘴鼻阻碍呼吸,适用于有大人监管看护的白天。

方法2:使用投降式防惊跳睡袋

襁褓的方法只适用于月龄较小、体型较小的宝宝,过了3个月以后基本上就不太适用了。尤其是4个月以后宝宝大运动增多,如果自行挪动被子可能会遮盖住口鼻,无人看护可能有窒息风险。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回答作者:

大家好,我是优米MaMa~

问个问题,你家宝宝小时候睡觉,是不是也喜欢把手举起来放在头顶,就像“投降”一样?

优米小时候就总这样睡,作为新手妈妈常常不理解:这娃一直这么睡不累吗?而且大冬天手放在外面不冷吗?

老母亲担心她晚上着凉,于是就跟强迫症似的,看到就给她塞进被窝里。然而熊孩子就像故意对着干似的!一转头,就又恢复了“投降式”睡姿。

为此,老母亲还咨询了很多过来人,发现不止优米这样,原来大部分宝宝都喜欢举着手睡觉。

为啥宝宝都喜欢睡觉时“投降”呢?

为了弄清楚小宝宝为啥这么喜欢“投降式”睡觉,当时还特意咨询了专业的儿保从业者,并查了相关资料。

后来才知道小宝宝喜欢“投降式”睡觉是有原因的。

首先,婴幼儿自我保护

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小月龄宝宝的体型有点像圆柱体。这种体型若没有保护,会很容易侧翻!

再加上,小月龄宝宝自身的平衡感还未发育完全。一旦侧翻,就很容易造成小宝宝脸部朝下堵塞口鼻,引起窒息的风险。

于是小月龄宝宝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自然而然地选择了“投降式”睡姿,以防身体翻转带来危险因素。

其次,小宝宝特有的颈部反应

投降式睡姿在医学上被称为“对称性强直性颈部反射”,它被解释为小月龄宝宝的一种自然的条件反射。

大部分情况下,宝贝们其实对自己的睡姿没有意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正在如何睡觉,“投降式”只是他们众多无意识行为中的一种

研究发现,这种睡姿会在宝宝5~7个月时自行消失,所以父母没有必要强行干涉。

当然,如果孩子早都过了7月龄,但这种反射完全没有消失的意思,家长就需要引起注意了。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带娃去找专业机构进一步查明。

再次,娃在肚子里养成的习惯

也许你会质疑,娃在妈妈肚子里的空间那么小,怎么会养成“投降式睡觉”的习惯呢?

确实,胎宝宝的活动空间非常有限,导致他们在妈妈肚子里,只能双臂弯在胸前,双腿蜷曲。

尤其是到了孕晚期,当胎宝宝的身体进一步长大,可利用的空间被进一步压缩,他们只能将自己蜷缩起来,这时他们的胳膊就会被挤到略微向上。

等他们出生后,宝宝们已经习惯了蜷缩的这个睡姿,而此时宝宝对身体的控制能力有限,导致他们仰卧时手臂无法蜷缩在胸前,就只能自然垂放在床上,看起来就像投降一样。

所以小月龄宝宝的这个睡姿,可以说是娘胎里带来的。这种睡姿会让小宝宝很有安全感,是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一种自我安慰,所以家长也很难扳过来。

最后,有利于散热

小宝宝的新陈代谢比成年人要快。所以晚上睡觉时,我们感觉合适的温度,对宝宝而言可能已经偏热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睡觉时大人恨不得把自己裹成一条虫,而孩子半夜还要踢被子的原因。

小宝宝睡觉感觉热时,双手就会本能地放在被子外面,达到散热保障睡眠的作用。

所以,如果宝妈再碰到宝宝“投降式”睡觉,可以先摸摸宝宝的脖子、后背,看看是否出汗。若有汗,则说明孩子睡的太热了,建议及时给孩子更换睡衣或垫上吸汗巾。

所以,你看宝宝喜爱“投降式”是有原因的,我们没必要强行纠正。

强行把手拉下来会怎样?

“投降式睡觉”是宝宝的本能反应,我们不建议家长强行把宝宝的手拉下来,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宝宝手露在外面不会冷

大部分宝妈,想把宝宝的手塞进被子,是怕孩子着凉。但其实只要孩子身上盖好被子,手放在外面是不会着凉的。

当然如果家里真的很冷,我们会建议家长给孩子准备带袖子的睡袋,尽量不要干扰宝宝的睡姿。

其二:频繁调整,影响宝宝睡眠

夜里频繁把宝宝的手拉下来,会影响孩子的睡眠。要知道睡眠被长期干扰,对宝宝的身体发育、大脑成长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为了调整睡姿,而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真的有些得不偿失!你说呢?

其三:可能造成危险

如果父母强行将宝宝的手拉进被子,万一被子比较轻,宝宝无意识抬手时,可能会掀起被子蒙在脸上,堵住口鼻,这将是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这么看来,宝宝“投降式”睡姿不仅可爱,还很有用呢。是不是很有意思?

关于睡姿,需要注意

其实从安全角度出发,1岁以内的宝宝,采用“投降式”睡姿还是比较安全的

毕竟美国儿科学会就曾推荐:婴幼儿时期,仰睡是唯一被推荐的方式,趴睡和侧卧要尽可能避免!

要知道,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新生儿趴睡的猝死风险是仰睡时的 2.3~13.1倍!

不仅如此,趴着睡还会影响宝宝的呼吸,很容易吸入已经呼出去的废气,从而造成缺氧,影响大脑发育。

趴睡还会影响宝宝的散热,造成体温调节异常!

因此,各国的育儿专家都在大力呼吁:孩子如果趴睡,一定要有监护人在旁边,以免意外发生。

至于侧睡,近几年被很多月嫂推崇,因为这样能极大缓解宝宝溢奶。但其实,宝宝喝奶后及时拍出奶嗝,才是防止溢奶的关键,侧卧却会带来两个风险:

  • 其一:侧卧会挤压到宝宝的胃,增加新生儿猝死的概率。据统计,风险会增高8.7倍。
  • 其二:侧卧时,由于宝宝对身体控制能力的不足,很容易侧翻变成趴睡,带来危险!

你看,相对于宝宝的高质量睡眠,睡姿真的没那么重要,喜欢“投降”就随娃去吧。你说呢?

今日话题:你家宝宝也喜欢投降式睡觉吗?你干预过吗?是不是一转眼又变回了原样?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相关推荐精选ASMR
发表评论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你还可以输入 270 个字符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 © 2025助眠 All Rights Reserved. www.zhumianla.com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