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练入静就是无梦的深度睡眠吗?

发布于: 2025年9月20日 分类: 助眠资讯

回答作者:栎树老何

夏维山《冥想的本质》——读书笔记

老何学习黄庭禅静坐冥想十多年,虽然每天都坚持静坐冥想,但一直没能系统地进行深入思考和归纳整理。最近,通过认真学习杨定一的《静坐的科学与心灵之旅》,很受启发,对为什么要学习静坐,我们对静坐的期望,应该如何进行静坐,静坐的呼吸法门以及杨博士提出的第四种意识状态:一种超越时空的境界,其中没有对立和分别心,只有合一和无分别的觉知以及“唯一本体”的哲学体系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今天,在知乎平台上有缘学习了夏维山先生的《冥想的本质(1)》,突然感觉令自己脑洞大开,很受启发。非常值得推荐给有兴趣学习静坐冥想的朋友认真学习和思考。

在《冥想的本质》一文中,作者认为:

冥想是一种通过深度放松身体和大脑的练习,旨在帮助人们减轻焦虑和压力,提高专注力和意识。它的本质可以理解为一种“清醒的睡眠”,即让人们在保持意识清醒的状态下,进入一种类似于睡眠的放松状态。

在冥想的过程中,人们通常会采用一些特定的技巧和方法,例如专注于呼吸、想象美好的事物、诵念某些经文或咒语等。这些技巧和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体和大脑,让身体和大脑进入一种深度的放松状态。

全身和大脑放松是冥想练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当人们全身放松时,身体的肌肉和骨骼会得到放松,身体的各个部位会感到轻盈和舒适。同时,大脑也会进入一种放松的状态,人们的思维会变得清晰和平静。

在这种状态下,人们的大脑可以更好地控制情绪,让情绪保持平静和谐状态。当人们处于焦虑、紧张或压力状态时,情绪会变得激动和不稳定。而在冥想的状态下,人们可以通过深度放松身体和大脑,让情绪得到平复和稳定。

此外,冥想还可以提高人们的专注力和意识。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感到注意力不集中,难以专注于某些任务。而冥想可以帮助人们提高专注力和意识,让人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思维和情绪。

综上,冥想的本质是一种“清醒的睡眠”,它可以帮助人们深度放松身体和大脑,让情绪保持平静和谐状态,提高人们的专注力和意识。这些好处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现代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老何认为:夏维山先生的“清醒的睡眠”与杨定一博士的第四种意识状态(其它三种状态分别是:清醒,做梦和深度睡眠无梦)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老何最深刻印象的一次“清醒的睡眠”是一次做局部麻醉的胃镜检查,自己一直觉得内心很清醒,还能觉知自己黄庭穴位的气血脉动和传递身体丹田等穴位的轻微共振,刚开始还能听见医生轻微的说话声,后来就几乎完全屏蔽了对外的知觉。当然,静坐冥想过程中也不时会出现类似的体验:会屏蔽了对外的知觉,同时会失去时间的感觉,有时还能够闻到很远处的花香和虫鸣鸟叫。

附:《冥想的本质(1)》

作者:夏维山

第一章 清醒的睡眠

冥想是一个既有趣,又神秘的话题。之所以说冥想神秘,是因为有关人类冥想的记载至少有几千年了。而在这几千年的时间里,不知道有多少个人和团体,给冥想赋予了五花八门的定义,解释,和意义。不过,古人的这些观察和理解往往是从哲学或者宗教的角度来进行的,所以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今天,就让我们试图从科学的角度来揭开冥想的神秘面纱,看看冥想到底是什么,也就是说冥想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只有回答了这个问题,其它有关冥想的问题才能够迎刃而解。比如,知道了冥想的本质,我们就能对形形色色的冥想方法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对冥想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益处也一目了然。

那么,冥想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知道,大多数人每天只有两种状态,要么醒着,要么睡着。其实,在这两者之间,还存在着第三种状态,那就是在保持意识清醒的情况下,让身体进入睡眠,这就是冥想所要达到的目标,也就是冥想的本质。换句话说,冥想就是睡觉,只不过是醒着的睡觉,是有意识地睡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难明白那些在冥想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奇幻感受,无非是我们的身体在进入睡眠之后发生变化的结果。虽然这些身体的变化每天晚上都在发生,但是由于我们在睡着之后就丧失了意识,因此也就从未察觉到,以致错过了一个又一个美妙的时刻。

下面,就让我们尝试着证明冥想和睡眠的这种特殊关系。我们知道,正常入睡后身体最明显的变化恐怕就是心率和呼吸频率的大幅下降,而这两个变化恰恰也是我们进入冥想状态之后身体发生的变化。不过,这还不足以说明冥想和睡眠之间的关系。那么,除了这两个显而易见的变化,我们的身体在入睡之后还有哪些变化呢?首先,我们的身体启动了一个“保护机制”,这个“保护机制”给骨骼肌发出了“瘫痪”的指令,让四肢的肌肉无法启动。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做梦的时候,四肢的运动可能会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梦中总是感觉手无缚鸡之力,打不过对手;或者在被敌人追赶的时候,总是感觉两腿沉重,跑不快的原因。

另外,如果不小心做了噩梦,可能让人在某个时刻惊醒过来,而这时恰好意识醒了,但肌肉的开关仍处于“关闭”的状态,身体就会动弹不得,感觉像是有肉眼看不到的东西在压着你一样。这也就是俗称的“鬼压床”,在医学上又被称为“睡眠瘫痪”。从这里可以看到,在通常情况下,我们的意识和身体是同时入睡和同时醒来的,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也可能会出现不同步的状态。如果在进入到这种不同步的状态后,我们却无法随心所欲地回到同步的状态,这就是疾病。而通过某种训练,我们不仅能够轻易地进入这种不同步的状态,还能够从不同步的状态随时回到同步的状态,这就是冥想。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冥想练习之后,很多人都会逐渐地感觉到四肢越来越沉重,越来越僵硬,以致最后动弹不得,好像“瘫痪”了一样,这就表明你已经成功地在保持意识清醒的情况下让身体进入了睡眠状态。不过,很多人即使能够做到这一点,却并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做到的。其实很简单,就像那些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能够准确地知道我们什么时间入睡,什么时间醒来,是因为它们装有一个运动传感器,当超过一段时间没有感知手臂的运动,就可以判定主人已经睡着了。同样道理,我们的身体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传感器”。当我们静坐冥想时,全身保持不动,只要练习的次数足够多,累计的时间足够久,身体中的传感器检测不到肌肉的运动,就会误以为我们已经入睡,于是便开启了前面提到的“保护机制”,给骨骼肌发出“瘫痪”的指令。

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为什么保持身体的静止是冥想练习的第一要素(如果还有其它要素的话)。这也是为什么双盘好于单盘,单盘又好于散盘的原因。因为双盘最稳定,而散盘最不稳定。不过,对于那些只能散盘的朋友,可以在双脚和双腿之间左右各夹一个小的海绵块儿,这样就给悬在空中的两腿增加了两个中间支点,从而大大提高了双腿乃至全身的稳定性。

还有,随着睡眠的不断深入,全身的肌肉越来越放松,最后达到完全放松的状态。这种全身放松的感觉可能是任何一个按摩师都无法给你的,只可惜这时的我们已经在睡眠中失去了意识,并不能体验到全身放松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滋味。幸运的是,美国的埃德蒙·雅各布医生(Doctor Edmund Jacobson)发明了一种渐进式肌肉放松法,这种方法让我们在清醒的时候就能够体验到肌肉放松的感觉。比如,将拳头用力握紧并保持10秒钟左右,然后迅速松开,你就会感受到手部肌肉放松时那种酸酸麻麻,微微震动的感觉。除了手部的肌肉,雅各布医生还发明了一系列的动作来让人们体验全身各个不同部位肌肉放松的感觉。

不过,这种方法虽然好,但是它只能让我们同时体验一两个肌肉群的放松。如果想要同时体验全身放松,那就不得不借助冥想来实现了。另外,通过这种方法让我们体验肌肉放松的时间也非常有限,通常每个动作之后的酸麻震动不会超过半分钟。而通过冥想,我们可以大大增加这种体验的时间,甚至可以达到想要体验多久就能体验多久的理想状态。还有,这种方法也只能让我们体验骨骼肌的放松,而人体除了骨骼肌,还有心肌以及平滑肌。如果你想要体验各种不同肌肉同时放松的美妙感受,那只有冥想能够做得到了。在长时间的冥想练习后,我们偶尔会在身体的某个部位或者某些部位感受到酸麻震动,类似电流流过的奇妙体验,这就是肌肉得到放松的表现。如果这样继续练习下去,总有一天会出现从头到脚,全身酸麻,全身共振的神奇现象。

这种全身放松的感觉真是棒极了,然而更棒的是,在我们身体放松的同时,大脑也得到了极大的放松,暂时从大大小小的焦虑中解脱了出来。用雅各布医生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焦虑的头脑无法存在于放松的身体之中”,这也是他创立这个方法的理念与初衷。这种通过放松身体来缓解焦虑的方法听起来很有趣,实际效果也很明显,但是科学家们并没有止步于此。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的焦虑并不是直接在脑子里产生的,而是由身体的紧张引起的。换句话说,当有外部事物发生时,最先对其发生反应的是我们的身体,而随之而来的各种情绪则是由于这些身体的变化引起的。例如关于化解焦虑,主流的做法似乎是靠谈心,靠理性思考,靠深呼吸,等等。但《心理韧性》一书的作者伊丽莎白·斯坦利博士(Doctor Elizabeth A. Stanley)并不认同。她说:“人的焦虑产生在身体上,而不是脑子里。在让你的身体恢复正常之前,那些做法都没有用。”

至于为什么我们的身体会对外部事物最先发生反应,那就不得不提到一个被称为“神经觉”的概念。所谓神经觉是人类感受周遭环境是否安全的总枢纽。它由脑部最原始的感应而来,它比所有的意识都要迅速,所以在一般意识之外,类似于人们常说的“第六感”。事实上,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印度,人们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利用这一点,来进行“智慧”的修行。具体来说,就是在冥想中用平等心来观察身体内在的感受。而所谓的平等心,就是不管一个感受是好的还是坏的,痛的还是痒的,冷的还是热的,都要一视同仁,不要在内心产生喜厌好恶的区分。通过这样的不断练习,真正地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让情绪永远保持在一种平静和谐的状态,最终从焦虑和痛苦中彻底地解脱出来。

显然,古人所说的“智慧”,并不是智商的高低和知识的多少。现代人的智商越来越高,知识越来越丰富,生活也越来越精彩,然而我们的焦虑和痛苦似乎并没有减少,相反可能比古人还要多。科学家和医学工作者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药物和疗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然而,最简单,最自然的方法就是静静地坐在那里,在保持意识清醒的状态下,让身体进入睡眠。这样不仅能够放松我们的身体,更重要的是,在身体放松的同时也解放了我们的大脑。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拥有古代先贤一般的智慧,在“清醒的睡眠”中修身养性,从焦虑和痛苦中解脱,永远安静快乐地生活。

回答作者:灵宸先生

目的和本质和深度睡眠的原理一样

只是一个是主动进入,一个是被动进入

至于梦这个东西

其实并不影响

或者说

当你不带着觉知的时候

就是梦

当你带着觉知的时候

就是定

而定不是目的,只是方法

最终还是要到你所理解的“深度睡眠”的状态

只不过是

带着觉知的深度睡眠

逻辑上不太好理解

因为体验不到

浅谈“打坐”

回答作者:如何打坐

不是。

练功达到入静状态时,大脑处于一种特殊的生理状态。这种状态可调整机体内部各系统生理功能向着协调、有序化的方向发展,按中医的话说,使脏腑充实、经络疏通、气血和畅、阴阳平衡。

此外,在练功过程中,由于练功人的注意力多集中在自己身体内部,相应地提高了对机体内部的感应性,对上述生理改变可以产生一些与平时不同的体验,出现各种主观感受。

入静后经常出现的主观感受有:头脑清醒、情绪稳定、心情舒畅、精神安定、全身或某些部位出现温热、清凉、肌肉跳动、轻浮、重坠、松弛、紧缩、热气感、电流通过感、蚁走感、麻软舒适等感觉;也有地感到整个身体或某些部位变大、变小或感觉不到存在,仅有一丝呼吸出入;或眼前有亮光或各种颜色,方向、位置或时间观念不清等等。

回答作者:Skycn

修静虑并不是为了不做梦,而是为了获得定力并在定力的帮助下脱离烦恼界,如果证得阿罗汉果是会不做梦的,甚至在一整夜闭眼休息时都不入睡

回答作者:雨林仙气老阴壁

这里的人全部错了。

保持清醒的无梦睡眠就是高级的入静。

我前两天刚到一个雕像,然后放好就睡觉了。

结果我睡觉的时候,有一个人和我说,不要做梦了,要马上进入无梦睡眠!

我当时知道我梦里面的能量,估计了一晚上8次睡梦交替,我知道我还有很多能量消耗完才进入无梦睡眠。

我在想,明显我的身体和灵魂都没有到无梦睡觉的必要,为什么这个东西要我一定要打坐入静,把能量充满迎接下一个 轮回?

但我知道这个东西和平时不一样,于是我在梦里不去继续玩剧情,我找一张床,闭眼睡觉,好好一直保持清醒,迎接将要到来的东西。

结果这是进行了一场充满真相的会议,告诉我这两天要干什么。

这个东西非常严厉,这个雕像就是钟馗。

谢谢钟馗。

所以无梦睡眠保持清醒,就可以等于入定的能量补充。而且是大定。

因为做了开胸手术的人,也可以无梦睡眠,没有知觉,保持清醒。

等于大定,超级麻醉药那种保持清醒状态。

每天修炼睡觉,不占用时间,实在值得推荐,只是没有人推荐罢了。

相关推荐精选ASMR
发表评论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你还可以输入 270 个字符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 © 2025助眠 All Rights Reserved. www.zhumianla.com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