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在校生活选择熬夜学习还是早起学习?

发布于: 2025年9月20日 分类: 助眠资讯

回答作者:睡醒了再说

看个人习惯

有些人晚上效率高,并且第二天不会犯困,精神好,可以熬夜学习

如果对睡眠需求量大,晚上熬夜早上犯困,建议早起学习

回答作者:momo

难道就不能选择高效学习吗?没必要假努力什么早起熬夜 平常上课认真点,该写的作业写完了就ok了。

回答作者:教育有点东西

关于这方面的困惑,大概看完本篇就足够了!如果对你有答疑解惑的效果,别忘了动动手指来个三连哦。长文预警:5000+字,阅读时间大概3-5分钟。

一、关于熬夜学习还是早起学习更好?

正常情况下,早起学习比熬夜学习效率高。

但不同的人,可能情况不太一样。

只是相对可以确定的是:

一般深夜熬夜学习效果,不太理想。

不仅如此,很可能影响第二天甚至后面时间的学习状态,得不偿失!

原因是:一般人的生物钟,都是符合下图所示的节奏,并体现为身体的相关反应。

学习效果的好坏,哪怕是根据我们的常识来判断,除了跟学习方法、习惯等相关之外,还跟一个人的学习天赋(包括智力)因素等直接相关。

而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方面的心理特性,它主要包括:1、感知记忆能力,特别是观察力:2、抽象概括能力(包括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即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分;3、创造力,则是智力的高级表现。

由此可知,学习效果的好坏,跟一个人的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创造力是有直接关系的。

而这些,肯定跟一个人的身体状况息息相关,如果能够把自己的身体状态跟学习安排相互结合,必然能够更好的解决学习的效果问题。

而根据高中之前学习的特点,最明显的表现其实是记忆力。

又根据一般人生物钟的基本运行规律,可以看出,头脑最灵活的阶段,反应最灵敏的阶段等,应该是需要充分利用的学习阶段。

这是根据逻辑和常识推理判断的,但是事实上呢?

实际上得到了科学的验证。早在1978年,美国圣约翰大学的里塔·邓和肯尼斯·邓两位教授就做了一个一天当中记忆力的比较。

最终他们根据实验的结果将记忆的最佳时段分成了以下四个大类:

1、大约30%的人在早晨记忆力最-佳。这些人在一清醒时就已经做好了吸收新知识的准备。
2、大约30%的人在下午记忆力最-佳。他们往往在午饭之后才算是真正活了过来。
3、大约30%的人在晚上记忆力最-佳。他们就是所谓的“夜猫子”。
4、大约10%的人没有任何时间偏向性。他们似乎在任何需要进行学习的时候都能够集中精力学习。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早晨记忆力最好。

时间又走到1993年,美国查尔斯顿学院辛西娅•梅的研究又表明:

老年人在清晨的记忆力达到高峰的较多,而大多数年轻人的最佳记忆时段并不是在早晨,而是在下午和晚上。

不过呢,记忆力这种东西随着年龄增大是会有所减退的。学术界比较公认的研究结果来自于Denise-C. Park-2001年发表在《Psychology and Aging》上的“Models-of-visuospatial and-verbal-memory-across-the-adult-life-span”。

这个研究对345名20-90岁之间的成年人进行研究,发现从人们的20-30岁中期开始,记忆就出现了连续而有规律的衰退。从20多岁起,至90岁之间,工作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以及信息处理的速度均几乎呈线性下降。(所以一定要充分利用20岁之前强大的记忆能力多学习呀!)

那么一天中,早晨,下午和晚上,具体记忆力表现最好的时间段,具体都在什么时间段呢?

1、第一黄金时段:6-7时
这段时间,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体温上升,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开始增加,此时机体已经苏醒,想睡也睡不安稳了,此时是第一次最佳记忆时期。
7点钟左右,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进人高潮,体温上升,血液加速流动,免疫功能加强,因为大脑经过了一夜的休息,正处于工作效率的高峰。
利用这一段时间学习一些难记但是又必须记住的东西比较适宜。
2、第二黄金时段:8-10时
这段时间,人体完全进人兴奋状态,肝脏已将身体内的毒素排尽,大脑记忆力很强,此时是第二次最佳记忆时期。
9点钟时,神经兴奋性提高,记忆仍保持最佳状态,疾病感染率降低,对痛觉最不敏感。
此时心脏的功能最好,精力旺盛。
10点钟,人的积极性上升,热情将持续到午饭,是人体的第一次最佳状态。
此时是内向性格的人创造力最旺盛时刻,任何工作都能胜任,千万不要虚度。
一句话,上午8-10点钟这一时段内,肾上腺等激素分泌旺盛,精力充沛,大脑具有严谨而周密的思考能力,认记能力和处理能力较强,是攻克难题的好时机。
3、第三黄金时段:18-20时
18点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回顾、复习当天学过的东西,以加深印象。
这也是整理笔记的黄金时机。
此时痛感重新下降,人的体力活动和耐力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峰,运动的愿望上升。
运动员此时应更加努力训练,可取得好的运动和训练成绩。
4、第四黄金时段:21时
这段时间直到临睡前为一天中最佳的记忆时间。
研究发现,此时也是记忆力最佳时期,具有很高的效率。
利用这段时间来加深记忆印象,特别对一些难以记忆的东西加以复习,最容易记牢,不易遗忘。

综合以上分析,需要结合自身的生物钟情况,来安排相应的学习内容,这样效果最佳。

另外总的来说,不建议熬夜学习!

二、(高中生)睡眠时间多长为佳

《美国医学会杂志》最近发布了一项研究,兴许能够给我们最新的启示。根据公布的研究结果,最佳的入睡时间似乎是晚上10点至11点之间。

这项研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趣的的数据,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健康视角。我们常常说,良好的的睡眠是健康和活力的重要的基石。
然而,这项研究显示,睡眠时间与全因死亡率之间存在一种“J 型关联”。也就是说,过少或过多的睡眠都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具体来说,研究中揭示,7小时的睡眠时间是与全因、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原因死亡相关最低点。相比之下,睡眠不足5小时的参与者的全因死亡率也会升高16%。而那些睡超过8、9、10小时的人,其全因死亡率也会分别升高9%、18%和43%。
研究还发现,晚上10点至11点是最佳的入睡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入睡,有助于保证我们的睡眠质量,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夜间醒来和白天疲劳的感觉。
这些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以看待我们的睡眠习惯。我们不仅需要保证足够的的质量良好的睡眠,还需要注意控制睡眠时间和入睡时间。当然,我们不能忽视个体差异,每个人的睡眠需求和习惯都可能不同。
这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实用的且有意义的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我们的睡眠。同时,它也提醒我们,为了保持健康和活力,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控制我们的睡眠习惯。(搜狐网)

而这个研究,其实跟我们主流的关于睡眠的认知是基本符合的。

其他的相关研究包括:

1、关于最佳睡眠时长的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曾在《美国心脏病学会》上发表的大型人群研究,总结了五大良好的睡眠习惯,其中之一便是“每晚睡眠时长在7-8小时”。

尤其可见,从医学角度认为,人类每晚最佳睡眠时长为7-8小时。

2、关于睡眠时长和时间与身体健康(致死率)和认知能力、心理健康的相关性

(1)关于睡眠时长与身体健康关系

根据JAMA子刊的研究:认为东亚人每晚睡7小时,全因死亡率最低!
JAMA Network Open上刊登了一项涵盖超32万名成年参与者的大型队列研究,揭示了“东亚人群睡眠时间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每天睡眠时间达到7小时,全因、心血管疾病以及其他原因死亡率降至最低点。
原来,每晚睡7小时才是正解!当睡眠时间达到8小时时,反而会增加部分疾病的死亡风险!

研究者从来自亚洲的9个队列中收集到322,721名参与者。在近14年的随访期间,记录到19,419名男性和13,768名女性死亡。
结果显示,睡眠时间与全因死亡率之间存在J型关联——7小时的睡眠时间是与全因、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原因死亡相关的最低点。
在男性中,与7小时的睡眠相比,每晚睡眠超过该数值,比如达到8、9、10小时,全因死亡率将分别升高9%、18%和43%;而睡眠不足5小时,参与者的全因死亡率也会升高16%。
与之类似,在女性中,与每晚7小时睡眠相比,但凡多睡1小时或少睡1小时均会使全因死亡率升高。[1]

(2)关于睡眠时长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根据Nature子刊相关的研究证明:7小时睡眠时间最理想,过长或过短都影响认知功能。

来自复旦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ature子刊上发表的The brain structure and genetic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nonlinear association between sleep duration, cognition and mental health研究发现:最佳睡眠时长为7小时,与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有益关联;然而,当睡眠时长不足或超过7小时时,与认知功能下降以及较差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关。
研究者从UK Biobank收集到50万人的基因、影像以及行为数据,从多维度展开了研究,确定了睡眠与遗传和认知因素、大脑结构以及心理健康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关系,而7小时睡眠为最佳时长,能够促进中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
此外,进一步的神经影像多模态数据显示,睡眠时长与多处大脑区结构之间也存在非线性关联,关联最为显著的大脑区域包括中枢前皮层、外侧眶额皮质和海马体;而在非线性关联中,7小时正好就是转折点。[2]
而另一项研究:
Brain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纳入了分析睡眠质量/效率的迄今为止最大队列——欧洲预防阿尔茨海默性痴呆症纵向队列研究(EDPA-LAC)后发现:在没有认知障碍的人群中,睡眠时间不足7h与阿尔茨海默症病理学负担的增加有关。

(2)关于睡眠时长与人的情绪(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神经科学的Matt Walker教授曾在《我们为什么要睡觉(Why We Sleep)》中提到:睡得越少,寿命越短。
该观点也被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的Soomi Lee博士团队证实!研究团队就“长期睡眠不足对健康的影响”进行探究,结果显示:随着不足6小时的睡眠天数增加,对于身心健康的危害也随之提高;连续3天睡眠不足6小时,消极情绪以及身体症状的数量飙至最高!

https://doi.org/10.1093/abm/kaab055
研究者从美国中年调查数据库(MIDUS)中收集到33-84岁不等的1958名参与者,对他们进行为期8天的睡眠检测,并要求他们提供心理和身体状况记录(包括:14种消极心理、13种积极心理、28种身体症状等)。
基于此前的研究发现,每天晚上6小时的睡眠,是维持成年人最佳健康状态的最短睡眠时间。因此,本研究将“<6小时的睡眠”认定为是睡眠不足。
结果显示,在为期8天的调查中,42%的参与者至少有1天睡眠不足6小时,总共记录到588天(占总样本的5%)被定性为≥2天的连续睡眠损失日。

调查数据显示,一天的睡眠不足6小时,就足以使消极情绪以及身体症状迅速恶化,且增幅最大。其中,负面情绪约增加22%,而正面情绪约减少4%;出现的身体症状数量和严重程度则分别增加14%和6%。
根据参与者报告,这些负面情绪包括焦躁不安、紧张、悲伤、沮丧、愤怒等消极心理状态,而身体出现的症状包括上呼吸道疾病、各种疼痛、胃肠道问题等生理疾病。
当睡眠不足的状态持续3天时,恶化的数据会达到顶峰。超过3天后,虽然身体会逐渐适应睡眠不足,但这些不良的身心状况也会因为持续的累积而越发严重。数据显示,连续的睡眠不足使出现的身体症状数量增加18%。

3、关于中国人实际睡眠时长和睡眠问题的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17日在北京发布。报告基于2022年中国社会心态调查数据库,研究分析了2022年民众的睡眠状况。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民众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为7.40小时。
报告指出,2022年,中国民众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为7.40小时,近半数民众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不足8小时(47.55%),16.79%的民众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不足7小时,民众睡眠时长依然有待增加。
报告认为,2022年,中国居民的睡眠状况略好于2021年,但仍然存在许多睡眠问题:早睡的人睡得更早了,而晚睡的人睡得更晚了,工作和睡眠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加剧了人与人之间在睡觉时间、睡眠时长以及睡眠质量上的差异,从而导致睡眠和健康不平等,这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如何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持续改善居民的睡眠质量,促进经济发展与睡眠之间的良性互动,将是未来需要思考和重视的议题。

综合以上研究数据和中国人现实中的睡眠时长来看,高中生,尤其是高三学生,保证每天7小时的睡眠时间为佳!


我是花生哥

教育价值分享者!

主要分享中高考、考研技巧和职场防坑资讯

专注有缘人

锁定和关注

@花生哥聊升学规划频道

升学规划不迷茫

人生规划更顺畅

只说大实话

一篇一干货

伴你成功路!


回答作者:来时晚风玺颜

高三班主任严厉打击两件事
「恋爱」「熬夜」
虽然多次强调
但是同学们依然「我行我素」

对于「熬夜」
高三班主任有一段经典的论述
「高考在白天还是在半夜考?
即使你们半夜学习效率高
但是高考时间总不能
为你们调整到半夜吧」

高三时间紧,任务重
争分夺秒学习是可以理解的
虽然成绩短期内可能得到提升
但是以牺牲身体健康为代价的
熬夜学习是不提倡的
因此需要把最好的状态
调整到与高考一致的时间
才能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能力

回答作者:

早起

发表评论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你还可以输入 270 个字符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 © 2025助眠 All Rights Reserved. www.zhumianla.com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