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睡会导致血糖高,其中有什么道理?

发布于: 2025年9月20日 分类: 助眠资讯

回答作者:不锈钢老鼠

你就记住一个事:降血糖的激素只有胰岛素,升血糖的激素一大堆。除了胰高糖素之外,肾上腺素皮质醇生长激素,都会升血糖。

成年人也会分泌生长激素。生长激素除了让小孩子长个之外,也可以让成年人修复体内受损的器官。

失眠也可能导致肾上腺素皮质醇升高,从而升高血糖。

回答作者:Kyoukai

之前有研究发现昼夜节律的不规律会导致血糖代谢的问题

上图是一个昼夜节律变化的示意图,本来的生活规律被打破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问题,会改变一系列基因的表达(BMAL1,PERs,CRY's,REV-ERBs, DBP等)、和一些通路的激活,在中枢神经系统里面有一个地方叫视交叉上核(SCN),目前认为是这个地方主要掌管各类昼夜节律:

在系统层面,当节律周期(黑色方波,例如光/暗周期;我们称之为“环境错位”)和/或行为周期(绿色方波,例如睡眠/觉醒、禁食/进食、休息/活动周期;“行为错位”)与位于 SCN 中的中央时钟(红色余弦)不一致时,就会发生昼夜节律紊乱。

SCN 有多个突触投射到许多与葡萄糖代谢相关的器官,包括肝脏、脂肪组织和胰腺。研究表明,自主神经系统对肝脏有明显的功能相关性。这种关联受到与葡萄糖代谢相关的激素受昼夜节律系统的驱动。

总的来说,昼夜节律是神经--外周通路之间的一个交互体系,对它的影响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以上

Reference

Qian J, Scheer FAJL. Circadian System and Glucose Metabolism: Implications for Physiology and Disease. Trends Endocrinol Metab. 2016 May;27(5):282-293. doi: 10.1016/j.tem.2016.03.005. Epub 2016 Apr 11. PMID: 27079518; PMCID: PMC4842150.

回答作者:路汀

主要是熬夜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血糖水平。

人体激素分泌有昼夜规律,医学上称之为激素分泌的节律。研究显示[1],晚上11点之前入睡,对于我们的日节律激素的分泌至关重要。睡得晚,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而且生长激素越高,血糖也越高。

如果我们在晚上11点之前入睡,生长激素分泌的曲线就是上图中绿色的线,它会在晚上11点~12点之间出现一个峰值(在入睡后才会产生),这是生长激素一天分泌的最重要的一个峰值。

峰值出现过后,生长激素的分泌量会迅速回落,之后进入相对低缓的状态,这对于我们组织的修复非常重要。

如果到了晚上11点,我们还没有入睡,生长激素的分泌就不会出现这个峰值,它的分泌如上图中红色的线。

虽说生长激素没有出现峰值,但其全天分泌的总量并没有减少,后续每个时间点的分泌都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这就直接导致了血糖的升高,影响了夜间的血糖和第二天的空腹血糖。

由于第二天的空腹血糖较高,血糖水平一直处在“水涨船高”的状态,第二天全天的血糖都会比较高,如果后续再有血糖波动,血糖的波动幅度就会更大。

另外,熬夜还会使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体内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这些升糖激素的增加,将促进肝糖原的输出,也会升高血糖[2]

已经有研究指出[3]: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睡眠障碍可能是一个新的可纠正的危险因素。关注睡眠障碍、改善睡眠质量,对糖尿病代谢紊乱的控制达标和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都会产生有益的影响。

所以,早睡非常重要,尤其是糖尿病患者。

回答作者:yuwell鱼跃

无论是因为工作加班被迫熬夜,还是因为睡眠障碍难以入睡,总之现在晚睡大军越来越壮大了。

但是晚睡很容易导致人体的生物钟紊乱,使得身体内正常的代谢过程受到干扰,肾上腺素、去甲状腺肾上激素分泌量增多,进而引发血糖上升,还可能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等不良情况。

有些人可能认为晚睡仅仅会影响脑部,血糖属于代谢类,和晚睡应该没有多大关系吧?其实不然,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影响荷尔蒙功能和新陈代谢,进而导致血糖的上升。

虽然血糖升高并不代表着就能诊断为糖尿病,但是出现血糖升高的问题时,就应该引起重视。


除了熬夜之外,还有哪些原因会造成高血糖?

1、饮食是高血糖的常见原因。如果我们在血糖测试前吃了很多甜食,血糖测试过程中自然会出现高血糖。

所以,当我们面对这种甜点的摄入导致的高血糖时,最好过一段时间再去检查。

2、高血糖的发生也可能是生活原因造成的,不良的习惯和行为也会导致高血糖。所以一定要注意及时纠正一些不良习惯和行为,避免体内血糖水平过高。

3、此外,环境因素也是高血糖的原因之一。现代人所处的环境污染更加严重,会导致空气中所含的负氧离子减少,导致负氧离子摄入不足,从而导致高血糖。

4、高血糖的发生也可能是由疾病引起的。冠心病是导致我们高血糖的常见疾病。所以面对这种疾病引起的高血糖,一定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5、最后,高血糖的发生可能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我们需要通过准确的检查和对相关家族史的了解,及时识别这种遗传因素导致的高血糖。

回答作者:药明康德

睡眠对维持健康的代谢水平也很关键,缺乏睡眠会增加个体患糖尿病的风险。

在《细胞报告-医学》(Cell Reports Medicine)的新研究中,作者展示了一种新的睡眠与健康联系机制,即深度睡眠时的脑波可以调节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从而帮助身体在第二天更好地调节血糖。“睡觉时的脑波会变得同步,并成为一系列生化过程的开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神经科学教授Matthew Walker表示。他和同事发现睡眠纺锤波与慢波的同步状态,可以用来预测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并且决定了控血糖的能力。

多年来,神经科学家都对睡眠不同阶段的脑波非常好奇,脑波似乎对维护大脑的不同功能很重要。比如同样是UC Berkeley之前的一项研究发现,爆发式的纺锤波可以在不同脑区之间建立网络,尤其是为海马体腾空空间以接收新信息,这对于学习与记忆很重要。

2021年,《自然》的一项研究在小鼠中还发现,海马体神经元瞬间爆发式的脑电波与血糖水平降低有关,这种周期性的爆发与胰岛素短时快速释放的模式类似。

在新研究中,作者将研究对象扩展到了人体,他们检查分析了超过600人的睡眠数据,结果发现在控制了年龄、性别、睡眠时长和质量等因素后,深度睡眠时期的纺锤波和慢波的脑波耦合与第二天血糖控制能力有关,并且成为一种预测葡萄糖水平的指标。

▲研究示意图(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

当然,既然这些脑波信号要发挥这些作用,肯定不会局限在大脑,而是要将信息释放到下游的器官和组织中。实际上,当两种脑波很好地实现耦合时,神经系统会逐渐朝着更平静的状态变化,这种低压力的神经状态会与心率变化相关。

尽管之前研究发现爆发式的纺锤波与胰岛素分泌模式类似,但在受影响的副交感神经下游,并不是β-胰岛细胞功能增强了,而是身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度得到了改善。胰岛细胞会更好地响应血糖水平,合理释放胰岛素,而其他体细胞会更敏感地响应胰岛素,提升细胞吸收葡萄糖的反应程度

图片来源:123RF

夜间每一次优质的深度睡眠,都会完成高效的脑波同步耦合,“这种同步可以使神经系统变得舒缓、平和,并且重启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帮助第二天控制血糖。” Walker教授表示。

除了提倡健康人保证良好的睡眠,作者还看到了这一机制背后的医学应用价值。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增强优质的深度睡眠和调节睡眠过程中的脑波可以成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毕竟,睡觉比吃药、打针要更容易接受。

参考资料:\n[1] New research finds deep-sleep brain waves predict blood sugar control. Retrieved July 13, 2023 from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3-07-deep-sleep-brain-blood-sugar.html\n[2] Raphael Vallat et al, Coordinated human sleeping brainwaves map peripheral body glucose homeostasis, Cell Reports Medicine (2023). DOI: 10.1016/j.xcrm.2023.101100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转发,谢绝转载到其他平台。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 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关注@药明康德,或者点赞、评论、分享给其他读者吧!

相关推荐精选ASMR
发表评论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你还可以输入 270 个字符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 © 2025助眠 All Rights Reserved. www.zhumianla.com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