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和早起哪个更舒服?

发布于: 2025年9月20日 分类: 助眠资讯

回答作者:蓄意軣拳

熬夜一时爽,一直熬夜一直爽。

晚起毁上午,早起傻一天。

回答作者:佩奇

你晚上一般几点睡?

如果你喜欢1、2点就寝,甚至熬夜到3点,那么,你一定也收到过许多「熬夜一时爽,脱发火葬场」的热切关心。

这个时代,「早睡早起」,已经是一个颠扑不破的政治正确。

但是,早睡早起一定是对的吗?熬夜就一定是不好的吗?

其实不然。以下的前人总结出的答案,或许会让你心安一些。


留心观察身边,你会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情:

有些人,一到晚上11点、12点,就困得不行,上床5分钟内就能睡着。第二天7点起床,神清气爽,毫无难度;

但另一些人,过了12点,反而精神奕奕,思维转得都比白天快些。别说睡觉了,闭上眼睛几秒钟,都感觉是一种折磨。虽然他们的头发确实是有明显的异常吧。

对于后者,让他们11点睡觉,可想而知,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 也因此,他们常常会沮丧,觉得:是不是自己毅力不行?还是不够自律?为什么一直没法养成早睡的好习惯呢?

但这还真不能怪他们。

其实,心理学对这一点早已有定论。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属性,叫做「生理时钟」,它决定了我们在一天的不同阶段内,精力状态的波动起伏。

1.

而生理时钟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睡眠偏好

至少存在三种偏好类型:

1)晨型人,又称「云雀」(lark),倾向于早睡早起;

2)夜型人,又称「猫头鹰」(owl),倾向于晚睡晚起;

3)正常人,又称「蜂鸟」(hummingbird),没有特别的倾向。

一般来说,晨型人习惯在11点前入睡,夜型人通常是1-2点,而正常人没有特别的倾向,可早也可晚。

那么,夜型人是不是属于极少数呢?其实也不是,三者的比例意外的均衡。

1976年直至现在,在人群中,晨型人约占24.7%,夜型人约占26.4%,而正常人则占了刚好一半。

50年来,比例有所波动,但大体上变化都不大。

2016年,睡眠专家 Michael Breus 在他的书 The Power of When 中,又把这三种类型进一步细分为四种:海豚,狮子,熊和狼。

1)海豚型:约占10%,特征是睡眠非常浅,负责警觉;

2)狮子型:约占15-20%,特征是早睡早起,负责日班巡逻;

3)熊型:约占50%,生理时钟和日出日落同步,负责劳作和采集;

4)狼型:约占15-20%,特征是晚睡晚起,负责夜班巡逻。

可以看到,这四种类型其实也是换汤不换药,只是对晨型和夜型的补充完善而已。

所以,如果你非常努力,仍旧很难在1点前入睡,不必怀疑你的毅力,很可能只是因为,你刚好属于「夜型人」而已。

2

那么,是什么因素,决定一个人属于晨型还是夜型呢?

有两大先天因素,共同决定了这一点。

第一重因素是生理时钟周期(Circadian Rhythm)。

我们知道,外部的「一天」是24小时。长久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在这样的周期里生活。

但我们身体内部的生理时钟周期 —— 亦即大脑、内分泌,及身体内各系统的活跃周期,并不是精确的24小时。

它存在一些误差,同时也因人而异。

实际上,这个数字平均是24小时11分钟。这是1999年哈佛大学在欧美国家测得”的个体身上,这个平均周期也呈现出正态分布的趋势。

也就是说,有些人的生理时钟周期,可能是23小时多一点,有些人则接近25小时。

显然,对于前者,他的「每一天」会短一些,因此也就倾向于早点入睡;而对于后者,他的每一天会更长,也就倾向于晚睡。

很巧的是,去年的诺贝尔医学奖,颁给了三位美国学者 —— 他们因为发现了生理时钟周期的分子机制而获此殊荣。也算为这个一直以来的假说,打下了坚实的生理学基础。

但是,这又产生了一个问题:这个理论,只能解释「为什么夜型人睡得晚」,却无法解释「为什么夜型人越晚越精神」。

根据 MEQ 的调查结果,晨型人最活跃的阶段是上午,从中午开始就一路下跌;而夜型人恰恰相反,从中午开始状态渐佳,到晚上达到最佳水平。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这就涉及到另一重因素:演化和基因。

心理学家认为,我们身上的每个细胞中,都有专门的基因,负责调控它的活跃和新陈代谢节奏。表达到整体上,就是整个个体精力和思维的活跃水平。

这是有一定随机性的。因此,在人群中,有些人的活跃峰值在上午,有些人在下午,有些人在晚上,不一而足。

而在远古时代,我们不但需要与日出日落同步的活动,也需要一部分人承担早班值日的工作,另一部分人值夜 —— 因此,他们的基因也沿袭了下来。

现在的晨型人和夜型人,就是值日者和值夜者的后裔,亦即自然选择和演化的结果。

目前的双胞胎实验发现,遗传基因可以解释约50%的睡眠偏好差异(剩下的部分由生理时钟周期、环境因素等共同影响)。

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一个夜型人,那么大约有50%的因素,要归功于你的父母。

3

基于晨型和夜型这两大类型,心理学家又得出了许多有趣的结果。

比如,一系列基于 MEQ 和性格、能力测试的实验表明:

大体上,晨型人更加自律、自信、有责任感,思维偏向聚合思维和归纳推理。

而夜型人更加开放、聪慧、敏捷,思维偏向抽象思维和发散思维。

所以,如果你是夜型人,不要觉得与世界格格不入 —— 我们更聪明嘛!怕什么。

开个玩笑。

不过在现实中,两者的差异确实有所体现。

你会发现,喜欢晚睡的人,大多从事创意和内容相关工作,比如广告、公关、新媒体、市场营销(可能还有部分程序员) ——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创作者」。

原因未必是他们拖拉、不自律,很有可能只是因为:这些思维更开放、发散的人,同时也是典型的「夜型人」而已。

所以,他们在晚上会更感到如鱼得水,状态会更集中、更活跃。

举个例子:一名4A广告文案的典型生活轨迹是什么样的呢?

一般上午10点起床,11点到公司,刷会新闻,12点吃午饭,饭后开开小差、聊聊天,14点开始工作,16-17点茶歇,18-19点吃晚饭,同时开会,接活。

然后,如果任务不紧迫,就带回家,21-22点开始工作,一连做到凌晨1-2点,收工睡觉。

像我身边的做内容内容创业的朋友,也是一样的:一般晚上工作到2-3点,早上9-10点起床。

虽然他睡得晚,但是他起得也晚呀。

不过,这也正是夜型人最大的困扰:社交时差。

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极度推崇「高效」「上进」「勤奋」的社会,因此,我们会极力追捧「早起」,认为早起的人更努力、更上进。

反之,晚睡晚起的人,则容易被目为「脱离社会」「拖延症」「缺乏上进心」—— 这给许多夜型人造成了困扰。

同时,多数公司要求8-9点上班,以及正常的人际交往,都会安排在白天 —— 这些,都会对夜型人造成压力,迫使他们改变自己的睡眠习惯,变成「晚睡早起」。

长此以往,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2012年,一项针对65000名欧洲人的统计数据表明:晚睡早起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同时超重的几率也会更高。

2015年,一项睡眠跟踪实验也发现:晚睡早起跟胰岛素密切相关。

实验中,被试者每天只睡5小时,连续一周,对胰岛素的敏感度就会出现显著变化,难以保持正常的血糖水平。这会提高患上心脏病、糖尿病和肥胖的几率。

同时,长期睡眠不足,还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以及β蛋白的明显堆积,后者是导致阿兹海默症的元凶。

简而言之:罪魁祸首不是「睡得晚」,而是「睡得少」。

每天睡眠少于6个小时的人,正在不断透支自己的身体。

更不用说明显能感受到的症状,如头痛、疲劳、记忆力衰退,脱发等等。

我就是深受这些困扰过来的人,尤其是脱发,想知道我是怎么改善的可以看我文章底部【作者推荐】的文章。

4

可能有夜型人朋友会说:我睡得也不少,每天都能睡足7-8小时,但为什么还是感觉难受,非补眠不可?

原因很简单:很多时候,你以为你睡足了,其实并没有。

众所周知,调节睡眠、产生「困意」的,是一种叫做褪黑素的激素,由松果体分泌产生。那松果体是如何调节褪黑素浓度的呢?

答案是:大脑会通过视网膜和皮肤感知环境中的光线,再把信号传达给松果体,从而调节褪黑素。

当环境中完全没有光线时,褪黑素分泌最旺盛。而哪怕有一点点光线,都会严重干扰褪黑素的产生。

所以,许多夜型人以为自己睡足了7个小时,但其实,很可能在早上6-7点,环境的光照强度就已经全然不同了。

这时,你的身体早已被唤醒,进入半清醒状态,只是自己感觉不到而已。

另外,对于「海豚型」的人来说,一点点外在环境的声音,都会对睡眠造成干扰,导致难以进入深度睡眠。

所以,真想睡足7-8个小时的话,你可能需要:一扇完全遮光的窗帘,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隔绝一切噪音的环境,并且长期坚持这样的生活节奏。

这是对抗「睡得少」的一个有效方式。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睡眠周期」。

我们知道,睡眠并不是连贯不断的过程,而是分成多个阶段的。每一个阶段中,我们会经历「快速眼动期(REM) → 浅度睡眠 → 深度睡眠 → 浅度睡眠 → REM」这么一个周期,亦即呈现「U型」。

其中,每个周期约90分钟。夜型人短一点,晨型人长一点。

最后,简单提一下:作为夜型人,如果想改变自己的睡眠偏好,有没有什么方法呢?

虽然很难,但可以试试用光线的方式,慢慢调整自己的生理时钟。

具体来说:当你需要入睡时,关掉所有的光线,让自己处于黑暗中。同时,可以通过诸如运动、冥想、写日记等方式,把多余的念头从脑海中赶出去,让自己慢慢放松下来,尽量入睡。

第二天,定时打开窗帘(这个可能比较难),让光线照进来。一旦醒了,立刻起床,把整个人沐浴在光线中,并通过拉伸和洗漱,来唤醒整个人,绝对不能睡回笼觉。

如果觉得疲乏,中午可以通过10-30分钟的午睡,来简单补偿一下。

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调整,才能把睡眠节奏调过来。

同时,由于生理时钟周期较长,如果不加以注意,很容易又会把入睡时间慢慢延后 —— 所以,需要有非常强的控制力。

其实,无论你选择什么方式,重点还是这几条:

1)调整心态:不要对「早起」「熬夜」有压力,压力本身会带来一系列不好的后果。

2)睡够时间:无论几点睡觉,最重要的是保持睡眠时间足够,这比早起重要得多。

3)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生理节律,明确自己一天中状态最佳的时候,把重要的事情放在这个时间段处理。

你的周围有人坚持早起吗?你感觉他们早起的状态如何?

回答作者:一筐凡蛋

那些信誓旦旦说早起比熬夜舒服的人,我想给你们泼点凉水:我觉得如果你不是成功人士,可能就还在上学,恐怕想象不到一线城市的社畜们,到底在经历着什么……

对,一年拿百万千万乃至上亿工资,住着豪宅开着宾利上班的成功人士,早起跑跑步,钓钓鱼,确实让他们神清气爽。

对于大学生来说,早起吃个早饭,上图书馆学习,学期末考个好成绩,拿奖学金,确实让人觉得有成就感……

但对于已经进入社会的社畜来说,早起既不能自我娱乐,也不能自我提升,而只能是被剥削。

拿我自己所在的生物学实验室举例,早起,意味着早上6点出门训老鼠,在一顿饱饭都难得的情况下,连续工作十个小时以上,有时候连中午饭都吃不上……

冬天的时候,出门天是黑的,回家天是黑的,除了出门拿外卖,整整一天见不到太阳都有可能。

回到家要面对的是半夜吵架摔东西的情侣,或是在厕所扎营的大哥,没有任何的个人空间可言。

我抑郁症痊愈之前一直认为“如果今天晚上熬夜熬死了,那得多幸福啊!”

那时对我来说,很多人嘴里那种岁月静好,听起来简直就是玄幻巨著,好像是一个皇帝,俯下身子,对着吃不饱饭的奴隶,告诉他们:“没饭吃,为什么不点外卖?”

其实,你真要说早睡早起,很多老社畜绝对无人可比。倒不是因为自律,而是因为,晚上根本没力气做其他事情,而且明天早上还要早起打工,不能不早睡早起。

我发现,这个回答下面,许多人都真的很单纯。

在他们的世界里,好像每天早起俩小时,就能获得一天的动力,好像每天跑跑步,就能充满活力,好像每天不熬夜,就能精力充沛走向人生巅峰……

其实,真到了工作岗位,老板一条微信就让你心里堵一天!你信不信吧。

而成功人士和KOL们都鄙视的熬夜,不过是个人空间极度畸形下,社畜们的最后一点抵抗。

心理学有个概念,叫做「死亡焦虑」:欲望即是自我,一个人的欲望一旦被阻断,虽然肉体安全无恙,可这个人的一部分已经死亡,他也因此会感到恐惧和焦虑。

这样的情况,我在工作岗位上见得太多了:很多人生病了不敢请假,伤心了不能哭泣,愤怒了不能发脾气,他们处理欲望的唯一方式,就是压抑。

社畜在白天,经常处于自我压抑的状态,因此充满着「死亡焦虑」。对他们来说,熬夜等于活着,睡醒等于死亡。

你想想,在白天的世界里,拼尽全力,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可到了夜里,躺在床上,只要点击播放键,搞笑视频里音乐一定会立刻响起。

熬夜的人会觉得:你看,我至少,还能控制手机。

熬夜有害健康,熬夜对心脏不好,熬夜会长胖,熬夜会抑郁,熬夜会焦虑,熬夜会肝功能异常……

这些都对。

但熬夜的人,不是不知道这一点,而是想起每天早晨一睁眼,就要面对老板的压迫,就要面对一整天繁琐的工作,就要面对难以解决的问题……

醒来就是压抑,睡眠即是死亡。

有很多人,不顾一切地大谈早睡早起,大肆抨击熬夜,觉得不能早睡早起的人都是废物,把人的失败、疾病、不快乐,等等等等,全部都推给熬夜……

我觉得有点悲凉。

宣扬早起是绝对正确的人,我不责怪你们的单纯,真的,我也清楚,你们真的很喜欢早起这件事情,很想为它正名。

可是,我也希望你们能了解,所谓“健康”,并不是对所有人都重要。

因为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面对的课题,是“死亡”。

所以,相比于早起的“健康”,我更希望能在夜里,保护我对生活的最后一点控制感。

相比于早起,我倾向于熬夜,这是因为,相比于健康,我更希望“活着”,

所以,请网开一面,让我们熬熬夜吧。

突然发现点赞的朋友都是和我一样的社畜……

回答作者:方海

很多伟大的人都说过熬夜的好处:

1.这世界上本没有内卷,熬夜学习的人多了,才有了内卷。【鲁迅】

2.饭可以一日不吃,书可以一日不读,夜不可一日不熬!【毛泽东】

3.业精于夜,荒于晨;行成于熬,毁于旦。【韩愈】

4.生活就像打农药,只有熬夜上分的人,才能上王者。【马克思】

5.一万年太久,只争夜兮!【毛泽东】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如熬夜。【子罕】

7.面对黑夜,才能看到光明!【海伦凯勒】

8.人并不是因为成功才熬夜,而是因为熬夜才成功。【列夫·托尔斯泰】

9.午夜已经过去,黎明还会远吗?【雪莱】

10.熬一次通宵,就是和许多优秀的人比赛!【歌德】

1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肯熬夜,就总会有的。【鲁迅】

12.善于利用夜晚时间的人,才能在白天做出伟大的事业来!【华罗庚】

13.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用熬夜的方式,投身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雷锋】

14.富贵必从穷苦得,才情要从寒夜出。【杜甫】

15.吾生也有涯,而夜却无涯,以有涯穷无涯,爽矣!【庄子】

16.三更灯火五更月,正当男儿立志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7.晨则独善其身,夜则兼济天下。【孟子】

1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熬夜而求索。【屈原】

19.既醒之,则安之。【论语】

20.我宣布,治疗新冠病毒最好的方式,就是熬夜!【伟大的共产主义者,唐纳德·川普】

回答作者:39健康网

“明天我一定要早起!”

每天晚上睡觉前,有多少人在心里呐喊这句话,信誓旦旦?

很可惜的是,现实常常事与愿违,能“痛改前非”并养成早起习惯的人真的很少。

据《2019年中国睡眠科技白皮书》,全球约1/4的人有睡眠问题,而中国达到了38.2%,国人的平均睡眠时间从2013年的8.8小时,缩短到2018年的6.5小时。

而最近的研究显示,也许有的人天生就不适合“早起”

早睡早起,被“刻”进基因的作息

去年,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医学院在《自然-通讯》发表了一篇论文,该研究纳入了两组人群,共697828人,分析他们的遗传变异以及基因与晨型睡眠的关系。

研究结果指出,遗传变异会影响一个人是否能成为晨型人,并且会给心理健康带来潜在后果。

在实验中,证实睡眠时型的基因座与入睡时间有关,但与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无关,而晨型人主观幸福感较强,同时,患上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风险较低,在学习记忆以及工作效率上也有所提高。

是不是很羡慕?别急,接下来告诉你如何拥有好睡眠。

早起≠健康,人体有自己的睡眠周期

“早起”是相对而言的,如果早起的人自己本来就拥有比较健康的睡眠状态,例如晚上睡得早,早上没有睡懒觉,那么早起是正常的。健康的睡眠要符合我们人体的生理周期,一般晚上10点左右入睡,早上自然醒是最符合人体睡眠周期的。

此外,早起未必就是健康,导致的原因除了自身的生物钟,也可能表明有失眠或其他睡眠问题。

比起时间,睡眠质量更重要

比起睡眠时间,睡眠的质量更为重要,我们身体的修复需要不同阶段的睡眠。一般来说,睡眠有3个阶段:

  • 浅睡期:是处于清醒和睡眠之间,一种比较放松的状态,呼吸缓慢、肌肉松弛,心率减慢;
  • 快速动眼期:类似于浅睡眠状态,较容易被叫醒;
  • 深睡期:这个阶段身体最不活跃,也很难被叫醒。

这3个阶段,深睡眠对于疲劳的缓解效果最明显,生理修复功能也比较强大。判断深睡眠是否充足,可以从醒来后是否神清气爽、不觉困倦来看,如果是,那么则认为是深睡眠充足!

相反,如果睡眠质量不好,那么对我们也会产生一些影响。

相关研究显示,如果身体不能获得充足的深度睡眠,那么学习、记忆能力会受到抑制,细胞再生和身体机能的修复也会受到负面影响。我们也都会发现,睡不好时白天容易感到困顿,学习、功能的效益也都相应的随着下降。

提高睡眠质量,专家来支招

想要提高睡眠质量,首先要保证睡眠时间

每个年龄段所需要的睡眠时间不同,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对各年龄所需要睡眠时间都分别做了列表,如下:

  • 学龄前儿童(3~5岁)睡眠时间为10~13 小时/天;
  • 学龄儿童(6~13岁)睡眠时间为9~11 小时/天;
  • 青少年(14~17岁)睡眠时间为8~10 小时/天;
  • 年轻人(18~25岁)睡眠时间为7~9 小时/天;
  • 成年人(26~64岁)睡眠时间为7~9 小时/天;
  • 老年人(65岁以上)睡眠时间为7~8 小时/天。

睡眠时间知道了,那要怎么睡?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帮助提高睡眠质量。

1、创造理想的睡眠环境:这点很重要,室内温度、光线等都会影响入睡,而解决这些问题,或许可以考虑使用耳塞、眼罩、加湿器等等来帮助改善。

2、减少摄入咖啡因和酒精:很多人会通过喝咖啡来抵抗白天的困乏,但长期喝咖啡,尤其是浓咖啡容易导致睡眠不足,入睡困难,应减少咖啡因的摄取!此外酒精不能助眠,“喝酒更有利于睡眠”属于错觉。酒精状态下的睡眠质量是下降的,且后半夜容易清醒,更影响睡眠质量。

3、舒适的床品:舒适的床垫跟枕头会让人睡得更舒服、放松。

4、不要吃太晚:太晚饮食消化慢,对睡眠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在睡前2小时最好不要进食,并且尽量减少脂肪或辛辣食物的摄取!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为了更健康的生活,我们应该重视睡眠质量。晚上睡得好,白天人也会更为精神,工作、学习也会更有效率,而且睡眠好,对身体健康也大有好处。

无论能不能早起,都要多多关注自己的睡眠质量!

文章来源:39健康网(health39net)

最佳睡眠时间表出炉:睡多久、怎么睡,3~65岁都说得很清楚

参考资料:

[1]影响早睡早起的基因变异|《自然-通讯》. Nature自然科研.2019.1.30

[2]早起不一定适合你!身体有它自己的「最佳作息周期」. 生命时报.2019.6.11

[3]TED演讲:别熬夜了!深度睡眠对大脑的重要性. TED.2020.7.1

[4]睡眠好不好,关键是效率!. MedSci梅斯.2020.9.20

相关推荐精选ASMR
发表评论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表情包

你还可以输入 270 个字符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 © 2025助眠 All Rights Reserved. www.zhumianla.com
登录